第26章 千秋节作诗排名!(第二更)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本书也可能是后世宋神宗让司马光撰《资治通鉴》的名字与立意的由来之一。

  褒奖了两位老臣之后,李隆基宣获得第三名,时任监察御史的王维上前听赏——

  陈成抬眼看时,大吃一惊!

  他却道王维是谁——

  竟然是此前在五凤楼下提醒他“忘记写名字”的青色官服考官!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也是陈成被王维“低级别官僚”专用服装色给蒙蔽了,同样是八品官,王维这八品官可了不得: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低而权限甚广,自然颇为百官忌惮,也有经常天子见面,当庭奏事的机会——

  别的八品官此刻哪有在此殿宴饮的权利啊,但人家就有!

  不但有,他还要监督文武百官包括张相公、李相公,看看坐的时候有没有坐相,吃的时候有没有吃相!

  一旦违背礼仪了,就可以狠狠参你一本!

  难怪人家以后能当上“右相”呢!

  可笑自己先前还暗自嘲笑他,可能“没自己老爸有前途”!

  王维作为“神童”、“状元”、“青年诗人”,就是自己到大唐来的最好模板啊!

  佩服佩服,羡慕羡慕,给大神跪了!

  小陈脸上的表情格外丰富,又想到自己先前拿乾隆的“恶诗”去糊弄王维,乾隆写的田家风情,问题是王维就是山水田园诗的扛鼎人物——鲁班门前弄大斧,你不是找抽么!

  小陈恨不得有一条缝钻进去。

  王维倒是态度很好,笑着冲陈成点点头,陈成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一揖及地。

  李隆基见状很奇怪,便问其故——

  陈成答:王侍御曾在五凤楼下批阅我的诗稿,有师长的恩谊——故行师长之礼。

  李隆基大乐,说这可真没感谢错人!

  原来,正是王维留下了陈成的卷子,并拿来献给宰相张九龄,才有了后来这些事。

  这下陈成内心真的要感激涕零了:

  王维老师!

  王老师!

  谢谢您!

  您说吧!电饭煲、微波炉、开元二十五年挂历!

  您想要哪个,尽管开口,我都给您送!

  只要您还活着,每年的孔夫子生日我都要跟你说一声:

  教师节快乐!

  后世明清的科举中,授业恩师往往不如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即所谓的“房师”,小陈现在看王维愈发亲切,本来将他看作比李杜稍逊一丢丢,现在承认他与李杜是同一水平的超级大诗人!

  王维自己倒是谦虚说没什么,看到好的作品,自然要向丞相、圣人举荐,不是他做考官,别人看到了,也会举荐的。

  (君不见,李林甫大人也举荐了一篇“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王维是张九龄的人,主动向对方自荐,随后张丞相提拔他做“右拾遗”、“监察御史”,并不是秘密。

  李林甫看张九龄那边的人今晚大出风头,王维这小子平日对自己也是客客气气,有求必应。到这种场合,却仍然认别人是主人!

  此刻又和原本是自己举荐的陈十一郎一副师生之谊的样子,鼻子都要气歪了。

  略一思忖,微微笑,出列道:“二位一青一少,都有诗名,更有今日之会,传到后世,不失为一段佳话——”

  “只是不知,若让这二位同场竞技,共作一首,哪个更胜一筹呀?”

  李林甫出了个提议,听得李隆基眼前一亮,显然他也想这么做!

  PS:今天写个应景的章节——也要祝我们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哈哈哈!当然,我还是觉得,用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还是比“9、10”这种谐音来做教师节更有纪念意义。  求推荐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