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河平二年)之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河平二年夏天,刘骜又将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全部加封为列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将几乎全部的王氏子弟任用为卿、大夫、侍中和各曹官吏,使这王氏风光无两。

  “太后也常向皇上提起来你们,说也该封个爵位。”一日饭后,王渠氏似是无意地提起。

  “母亲,无功不受禄,我们兄弟二人对国对朝尚无功劳,怎能贪图功名呢?若仅因是皇亲国戚便被封侯,反而会被世人所耻啊。”

  “弟弟说得对,叔父伯父是皇上的长辈,且为政多年,自然应该封侯,我们是皇上的平辈,较之又年小,也没什么功绩,怎么会随便封爵呢。”

  王莽看着兄长,会心一笑,又在心中想到,这几日在大司马府上也没见伯父为兄弟们封侯一事而高兴,可见伯父为人公正,更是钦佩起伯父了。

  翌日一早,王莽到大司马府后不久王凤便下朝回来了,只见他面上全无喜色,大发雷霆道:“御史大夫怎么会弹劾子赣(注:即王尊。)呢!他说的这个事属不属实!啊?莽儿!子夏呢!快去叫子夏来书房!”

  “这么好的官!怎么也不能被免为平民啊!”王凤拽着杜钦紧急磋商救王尊之罪的事,只留了王莽一人在旁。“对使者无礼这事倒像是他的风格,但他不是欺上瞒下之人,也不可能放着歹徒不拿!”王凤在屋里踱来踱去,每一句话里都带着怒火:“是不是他捕拿了哪个豪强门下的流氓地痞,上面的人故意找了个理由,把他免了出气!这分明是连我王凤都没看到眼里!”

  “大司马息怒。”杜钦还是一贯的冷静,在一旁看完事情经过,说:“子赣的性格不是谁都喜欢的,能办事,也容易得罪人,京兆尹一职难做,向来去留无常,倒不会是有意和您过不去。依在下看,先差人复查一下许仲家杀郭赏之事是否属实,再者找人上书讼子赣治京之功,子赣所犯本非重罪,皇上忆及其功,定会另加重用,只是此事不宜大司马亲自出面,如今朝中言大司马专权之声已盛,大司马不宜再三保一人。”

  “哼!我专权!他王商就不专权?啊!老夫殚精竭虑,哪一点不是为了刘汉天下考虑!为何有些人非和老夫过不去!”

  “大司马,动气伤肝,动气伤肝,官高招谤嘛,您在这个位置上,难免有些是是非非。”

  “唉!莽儿!你看到了吧!不容易啊!唉!”王凤背着手摇头,停下了踱来踱去的脚步:“子夏,就依你所言吧,办事的人我会考虑的,可是要先委屈子赣几日了。”

  “子赣此生受的委屈不少,不会在意这几日的,能得到大司马您的赏识青睐,已是能少许多波折了。”

  “不敢不敢,是他自己官做得好啊,好官啊好官,做京兆尹该拿的人就得拿,该杀的人就得杀,看关系走门路,这个长安城何时能治得清净?就靠文人那种耍耍嘴皮子,讲讲道理?嗯?不能!京兆尹就得让这种直臣来做!唉……要是子赣不做这京兆尹了,下一个京兆尹的人选还得仔细考虑一番才行。”

  事情很快就查妥了,郭赐找王尊举报许仲家十余人击杀其兄确有其事,但此事查来无据,恐为郭赐臆测,所以王尊巡视属县归来后并未上报,而言“宽大之政行,和平之气通”,郭赐愤然,又上访至御史丞处,而这个御史丞杨辅又恰与王尊有点私怨,便上书弹劾,但也不算是弹劾无实。

  王凤听了杜钦的汇报,思索一下,点点头,道:“唉,那行吧。嗯,为子赣辩冤的事就找湖县的三老公乘他们吧,他们也熟悉子赣,你去办吧,哦……对了,这个御史大夫张忠,任少府时弹劾了匡稚圭侵地,这些年他弹劾的要案不少,倒是个胜任监察百官一职的人,为子赣辩冤时别动着他。”

  杜钦走后,王凤又摇着头对王莽说:“莽儿,官难做啊。”正聊着,有仆人来报:“大司马,成都侯的家仆来了,带了太后赐的酥点。”

  “哦,那还真得去见一下了。”王凤听罢冷笑一下,带王莽一同来了正厅。

  “小的参见大司马、王公子。”

  “免礼免礼。”

  “成都侯今日从圣上的光明宫里避暑回来,太后特赐了许多宫中酥点,成都侯便差小的送来点,给王夫人带的也有,也差人送去了。”因见王莽在此,那家仆特意提了一句。

  “吼,那还算是我们沾了成都侯的光了,赵直,拿吊子赏钱给他,辛苦他跑腿了。”王凤笑得不真,但还是向一旁的管家“宽大之政行,和平之气通”,郭赐愤然,又上访至御史丞处,而这个御史丞杨辅又恰与王尊有点私怨,便上书弹劾,但也不算是弹劾无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