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元寿元年)之五第1/2段
转了大半天,刘欣回宫用过午膳,向尚书府去,召来王嘉,拿出他曾命单独存好的两封奏疏,向王嘉道:“这是东平王一案,君因梁相等人之过,自我弹劾的奏疏,这是正月大赦天下时,君举荐梁相等人的封事。君以道德,位列三公,以总方略,一统万类,分明善恶为职,明知相等罪恶陈列,著闻天下,时辄以自劾,今又称誉其人,云为朝廷惜之,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臣如君尚如此,远者不可想也!请君接受审查吧!”
王嘉听言,即免冠谢罪。
刘欣冷笑了一下,拂袖而去。
从尚书府出来,董贤小心问他:“君上今天怎么忽然……为着他……”
“早就想整顿一下了,朕已忍他很久了。”刘欣平静地说道:“这些大臣办起事来推三阻四,弹劾别人或进谏起朕来却是不亦乐乎。”
翌日,尚书劾奏王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此事又交与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等将军九卿共十四人审理,众人坐在密室中讨论案情,一个个皆板着脸,心中五味杂陈。
“愚刚回京不久,对于案情还不是很了解。”孔光先开口了。
“此事看来,还是起因于东平王云祝诅皇上一案。”龚胜道:“东平王一案是已查实的,审案程序也都合规。而当时梁相等人却以为此案有冤,欲重审,故受了处罚。”
“我看丞相自我弹劾的奏疏,对梁相等人本就有回护之意。”王安道。
“祝诅类的案子多有冤情,梁相等人当时审慎一点也不能算是大过。”马宫道。
“东平思王在位时便多为恶,其子云,名声亦不佳,请巫祭石之事,事事属实,云等自己也招供了,倘若这样的案子还有冤情,那何案不冤呢?”龚胜道。
“丞相这两封奏疏放到一起,确实有言事恣意之过。”尚书道。
“单论他举荐梁相这事,不算大过。可他位列三公,诸事并废,所举荐的多为贪残之吏,有迷国之罪。”龚胜又道。
“还是就事论事吧。”孔光道。
“君言有何证据?”公孙禄向龚胜问道。
“这两年朝政是个什么样子,没人看在眼里?办事拖委,刑法严酷。”
“那也不能说是丞相一人之过啊,在座各位没有责任吗?”公孙禄反问道。
“好了,别吵了。我觉得,若皇上真认为王嘉举荐梁相等人有过失,早就让他来尚书对状了。”王安此言一出,满座沉默。
“皇上现在就是让我们给他定个罪。”有人小声嘟囔了一句。
孔光对这两年的朝政情况很不满,但不在长安,不知究竟如何,听他们一言一语地吵着,心中迷惑,皱着眉又仔细研读起那两封奏疏来。
这狭小的密室让大家倍感压抑昏暗,各个横眉冷对,话里有话,一直到天黑也没有结果。
第二天早上又开始讨论,公孙禄一见龚胜,就火气冲天地说:“你说的那些事没有依据,今天要奏明此事,你看怎么办!”
“将军以为我的奏议不行,可以将我一起弹劾!”
博士夏侯常见二人又起争执,便上来向龚胜劝道:“宜如尚书言。”
龚胜心下气恼,推了夏侯常一把:“一边去!”
“行了,大家都是公卿、将军,别再吵了。”孔光道。
“嘉坐举荐梁相等过,来定迷国罔上不道之罪,天下如何信服?”龚胜道。
“这本就……唉……”马宫道。
“此事体大,请与廷尉杂治吧。”孔光道。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
马宫点点头:“将相不对理陈冤,自决已成惯例。算是体面。”
“丞相前后所言自相矛盾,袒护下属,确实有失臣子之道。”孔光道。
“最后到底怎么处治,还是上意罢了。”
“子夏,您现在位次丞相,奏疏就由您来主笔吧。”王安道。
奏疏上达刘欣后,刘欣心中不禁暗暗冷笑,为显示对此事的慎重,又交与票骑将军、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自然无人敢言王嘉无罪,但对如何处置说法不同,有说免为平民的,有说今春寒气错谬,宜示天下以宽和的,但多数人还是附和孔光等人之议。
&; “行了,大家都是公卿、将军,别再吵了。”孔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