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孩童第1/2段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朗朗书声,从一栋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中传出,充满童音的颂书声让这个普通的小村庄显得有了些别样的感觉。
作为附近十里八村唯一拥有学堂的村子,白云村的村民在这方面显得很是自豪,毕竟能识字就天然比别人高一等。
说是学堂,但毕竟只是乡下村庄中教授孩童识字启蒙的地方,肯定比不上县城中有钱人家孩子上的蒙学和正经学子读的书院。
一楼中没有隔断,整体打通作为学堂教学之用,其中放置二十几张木质桌案,一群孩子正随着教书的夫子背诵着诗文,而老夫子正一边前后游走,一边讲授经文。
孩童们年岁不一,小的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大的则约有七八岁,人数大约二十多个,都是男孩子。毕竟这个年代还并不流行女孩子上学堂读书,普通女子最大的任务就是纺工织布,相夫教子照顾一家老小,读书那是男人们的事情。
比起尚不知礼,只趁着夫子不注意便交头接耳,相互玩闹的孩童。已历经数年学习的大孩子则一个个正襟危坐,随着夫子诵读着诗文,看起来颇有几分书卷气息。
午时,孩童们谢过先生,三三两两结伴回家。学堂只有上午教学,所以下午便不会再来,孩子们会在家或是玩闹,或是帮家人做活。
很快学堂中就剩下教书的老夫子和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瘦弱孩童,孩童肤色微黑,面容普通,但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却让其显得格外精神,让人不由的感叹生命的美好。
孩童名叫赵信,是白云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今年年满八岁。和别的孩子放学就立刻回家不同,赵信每天下课后,都会留下帮老夫子打扫整理学堂,同时和老夫子请教一些问题,有时也会听夫子讲一些山村外面的事情,这对于一个自小生活在山村中的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
老夫子看着正在打扫学堂的赵信,不由得嘴角微翘,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赵信这孩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对于这个孩子的天赋秉性以及性格等方面他十分清楚,所以这次才准备将这个机会给他。
“小信,过段时间静安城白家会来招工,今年咱们村有个特殊名额,我准备推荐你去。”
“啊,张爷爷,什么是特殊名额?”
张老头笑着对赵信说到:“特殊名额就是和以往白家招收学徒的名额差不多,只不过不是给普通的店铺酒楼招收学杂工,而是给一些重要店铺培养学徒。”
说到这里,张老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赵信,虚握了一把他那半尺多长已经发白的山羊胡。话锋一转,接着道:
“不过,一般这种店铺的活计都比较重要,所以对于坐堂师傅的要求也比较高,相应的对于学徒的培养难度都比较大,最后能够顺利出师的学徒也比较少,不过但凡能够出师,成为正式的坐堂师傅,不光是有一份体面的生计,而且每年还能赚不少银子呢!不像普通的铺子学徒出师了也只是做一些地下的活计。”
听到能赚银子,赵信小小的眼睛中不由得流露出希冀的光彩。
虽然年龄尚小,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自小山村中长大的孩子显然明白钱对自己一家人的重要性。
有了钱,父亲就不用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有了钱,奶奶的病就可以治了,想到每天深夜听到奶奶压抑着的咳嗽声,赵信就不由得心疼;有了钱,就可以扯匹布给妹妹做身新衣服;有了钱,家里就可以经常买肉吃……
想着想着赵信不由得兴奋起来,那张稚嫩的小脸也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明亮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刻,这个八岁孩子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做好学徒,使家里的日子变得好起来。
忽然,看到一旁张老头似笑非笑的神情,就知道自己刚才过于激动的窘态被张爷爷看到,不由得尴尬的低下了头。
“对了,张爷爷,你说了半天还没说是做什么学徒呢?”赵信突然抬头问道。
“具体是去学什么,老头子我也不太清楚,白家只是让我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童,等到过两天白家的人来了和其他几个招工学徒一块送去。”
“老头子觉得你不错,准备把你选上去,至于到底去不去,你还是回家和你爹娘商量商量,毕竟这一去你可能几年都回不来了,做学徒辛苦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你年龄还小,清河县城也不像山阳镇这么近。”
听到几年都回不来,赵信不由得有些打退堂鼓,毕竟还是一个八岁天深夜听到奶奶压抑着的咳嗽声,赵信就不由得心疼;有了钱,就可以扯匹布给妹妹做身新衣服;有了钱,家里就可以经常买肉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