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修习大禹之道第1/1段
离那场起义已经过了一个月,好在李附还比较守信,准确地说,是迷信。所以起义的众人安然无恙,墨紫和颜昌也成功的来到了学堂,继续学习儒家思想。
一天放学,墨紫和颜昌一起回家,忽然见到街旁有个大汉,眉目间透着英气。墨紫好像受到了什么指引似的,向大汉走去。
“叔叔,您从哪里来?”墨紫问道。
那大汉低下头,冲墨紫笑了笑,说道:“我是从鲁国来的,我是个禹官。”
墨紫听到“禹官”两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问道:“禹官,是干什么的?”
大汉解释道:“我们是大禹的后代,给后人讲解大禹之道。”
墨紫点了点头,问道:“那叔叔,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死呢?”
刚刚一直有些不耐烦的颜昌说道:“那当然是为君主而死了,人在一国任职,便要忠于该国之君,这是今天老师刚讲的,你难道忘了吗?”说罢,拉着墨紫就要走。
墨紫却纹丝不动,他紧紧的盯着大汉,一字一顿的再次说出了他的请求:“请回答我好吗?叔叔!”
大汉同样以一种严肃的神情回答了他:“为天下和平而死,为天下黎明百姓而死,而非简简单单的忠于国君。”
墨紫好像突然开了窍,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总觉得忠于一国之君,为之而死有一种局限性了。为一国之君而死,至多能利一国百姓。可若是忠于天之志呢?若是他这一死能换来天下的太平呢?那这一死便可利天下苍生,而这将远胜于忠于一国之君所达到的境界。
墨紫忽然想起了穿越来之前背的一篇古文,虽然他现在的时代还要一千五百余年范仲淹才会出生,但那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依旧适用,就是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墨紫大声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汉脸上明显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小朋友,你,你真是悟性太高了。不仅能理解为天下而死的精髓,还能想到同天下之忧乐。这一点本来我也想到了,但是小朋友,不,小同学您,居然还想到了先忧后乐!您,您真是……请问您能和我一起,我将教授,不,我们共同探讨大禹之道好吗?”
大汉不自觉的在话语中用了敬语,足见这句名言对他的震撼。
墨紫也没想到对方竟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挠了挠头,刚想解释说是借鉴前人,但很快发现范仲淹在战国时期只能被称为后人,便连忙改口说道:“我也是,偶有所悟罢了。叔叔,您还是别用敬语了,长尊幼卑,亘古不变,但若您能教我大禹之道,我自当感激不尽。”说着行了个礼,大汉也回了一礼。一大一小便手拉着手,开始了他们的讨论。
颜昌见插不上话,便转头回家了。
从这天开始,墨紫每天在学堂学习儒学,下午和大汉讨论大禹之道。当儒家的善和仁,与大禹之道的忠和义相结合,墨紫便有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后世称之为“显学”,又名墨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