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新编蓝图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部分人暂时不动是肯定的了,毕竟种下的庄稼没有成熟是收不了的,部分工序比较复杂的生产也不能说停就停,而且杂七杂八的东西之多也让所有人都颇感意外,更不是几天内就可以全倒腾完的。

  宋宝来在几个月时间内攒下了令人头皮发麻的一大堆破烂。

  最没想到的,竟然是有一部分人很坚定的不想走,而且还达数十人之多,他们基本都是原襄阳城里或城郊的居民。

  凭借特有的狡黠与生活经验,他们大概断定李平可能不会再回到襄阳城近边了。而离开城市周边却是他们根本就没想过的事,他们也更不想随着李平四处流动而离开这座千年雄城,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的家。

  对这一突发情况,李平也是十分无语。

  这帮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才安稳几天就生出了别样心思。

  也不想想,没了李平的羽翼,襄阳城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地狱而已。这个时候还在想家,还有要挟他的心思,真是想多了。

  可能也是这段时间李平对他们太好了,让他们忘记了人间的险恶。

  如果不采取高压的手段,李平很担心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毕竟更多的人可能是在观望,而李平却经不起大量的人口损失。

  为此,李平严令对这帮不想走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并要求宋宝来以后要对这类事情早做准备,不能心慈手软。

  尤其是重要的核心生产部门,以后在选人和用人时必须要严格把关,必须明确进了就没有选择权,要始终跟着全营走。

  说完这些杂事,李平很快就抛出了他全新的编制计划,也是他酝酿了好几天的计划。

  这次调整,哨将统一改称连,队将统一改称排,什将统一改称班,伍则被取消。

  改名是为了更形象的表明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战斗设置,即一组“排”面、排面相“连”和最基本的等级序列为“班”(“班”从古一直有序列等级的意思)。

  当然这些都是公开的说法。

  改名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已被烙印20多年的李平用着习惯,因为他总觉得什、队、哨叫着拗口,但更深层次的考虑现在却不是跟大家抛开的时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简单的说,他想要解决掌控部队这个核心性的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力量,他必须紧紧抓住,而旧有的体制是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

  逐渐了解到的左良玉对属下各部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让李平发现了机会,而编制上基本是五花八门的流寇出身部队已成襄阳官军的最大群体更给了李平充分的胆量。

  他觉得自己也搞出些花花名堂可能并不会算什么大事,也不一定算是另类,何况他现在还远离大家到了这么个僻静所在。

  这个偏僻山庄最终促使李平下定了决心。

  这次调整,李平计划设立营部,高度类似于后世的东方军队指挥机关。

  本着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最好的原则,李平坚持最简单的拿来主义,而不会去费劲心力的凭空推新出一套没经过检验的新体系,仅仅为了靠拢这个时代,或者是让爱怀古的人们心理舒服。

  他甚至连名字都懒得改,只因他早已熟悉得觉得其他叫法都是另类。

  营部将辖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部门长分别为马永参谋长、段强主任和胡忠山部长,每部下辖3至6名参谋、干事或助理以及部分勤务士兵。

  职能上简单的说就是:司令部负责训练和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政治部负责军官的任免、文化教育和忠诚保卫工作;后勤部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与军需建设。

  各部具体详细的职能李平已草拟了一套完整的说明,给大家传看,后面会不断修改后形成定制。当然与后世多少会有些差别。

  对这样新型的指挥机构,李平的解释是:“他的灵感来源于秦汉至随唐一直都存在的“幕府”机构,而有别于现在都是文人的幕僚集团。因为他感觉秦汉时期的部队更能打,这也是为了向光荣的先辈致敬,当然也可以更好的协助他指挥军事行动。”

  各部成员由各部门长提出需求,士兵统一由马永拿出初步意见,军官统一由段强拿出初步意见,官、兵分制管理这个原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