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明末的小冰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崇祯元年,畿辅旱,赤地千里。陕西饥。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崇祯二年,山西、陕西饥。

  崇祯三年,山东大水。九月戊戌,南京地震。

  崇祯四年,山东大水。六月乙丑,临洮、巩昌地震。

  崇祯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冲损庆陵。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十月丁卯,山西地震。十一月甲寅,云南地震。

  崇祯六年,京师及江西旱,陕西、山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七月,陕西地震。

  崇祯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太原大饥,人相食。四月壬戌,常州、镇江雨雹。五月,邛、眉诸州县大水。

  崇祯八年,七月河南蝗。冬,山西地震。

  崇祯九年,福建地震。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

  崇祯十年,山东、河南蝗。夏,京师及河东不雨,江西大旱。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正月丙午,南京地震。七月壬午,云南地震。十月乙卯,四川地震。十二月,陕西西安及海剌同时地震,数月不止。

  崇祯十一年,两京、山东、河南大旱蝗。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旱。九月壬戌,辽东地震。

  崇祯十二年,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畿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二月癸巳,京师地震。

  崇祯十三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两京及登、青、莱三府旱。北畿、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浙江、三吴皆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

  十一月戊子,南京地震。

  崇祯十四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两京、山东、河南、湖广及宣、大边地旱。三月戊寅,福建地震。四月丙寅,湖广地震。五月戊子,甘肃地震。六月丙午,福建地震。九月甲午,四川地震。

  如此的恐怖和如此密集的灾害,然后还连年不断,这已不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了,而是完全的闻所未闻。

  别说封建制的大明王朝顶不住,估计放到现代也够呛!

  对于这样的信息,李平于情于理都得通报同来的穿越众们,这关乎着所有人未来的决策与生存准备。

  尤其最紧迫的是大伙儿得做过冬准备了!否则,大家还按原来时空里襄阳的大致气温来准备冬衣,都得冻成傻子。

  于是,李平很快就赶到了襄阳城中赵进驻处向大家通报此事。没有使用书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现在还保证不了书信通讯的绝对安全。

  宋宝来和赵兰月也一并同来,但高蕾并没有同来。本来李平的意思也不想让赵兰月折腾,但赵兰月却非要出来走走,她是个好动的性子,待不住。

  当李平介绍完小冰河期的情况和崇祯十四年以前的大明灾害数据后,除了宋宝来和赵兰月的表情还好外(他们两个之前已从李平那儿了解了大概),大家都变得非常凝重,这样的信息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也让大伙儿未来的生存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先缓过神来的是李盛才,这家伙斜坐在椅子上大咧咧的突然问道:“嘿,李平,你说小冰河,天冷就天冷吧!怎么又扯到明朝灭亡上去了,这和天气有啥关系?明朝那是让清朝给灭的,那是战争,难不成天不冷就不灭他了。”

  “明朝亡于农民起义,不是亡于清,这个我以前就和大家说过,信与不信随你。但北京是李自成攻下来的,不是清兵,这是客观事实。”李平很认真的说,他并没有对李盛才的态度表现出任何不悦。

  “哦!是李自成么?你确定?…”李盛才很有些怀疑的质问。

  “这天灾也太邪乎了!真是想都不敢想,国外什么情况你知道点不?”史明突然打断了李盛才插进嘴来。

  李平于是没再搭理李盛才而是面向史明说:“国外同样也不消停儿,我记得欧洲和日本目前也处于饥荒之中,尤其是欧洲出现了百年大饥荒,而且应该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国外学者的研究,据他统计,革命、旱灾、饥荒、侵略、战争、弑君等一系列事件与灾难发生于17世纪中期的世界各地。危机由英国到日本,由俄国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蔓延全球,美洲大陆甚至也受到波及。

  按照这个学者所做的不完全统计,在17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间,世界各地共发生大规模叛乱与来形容了,而是完全的闻所未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