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算有这层意思,可如此场合,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怎么老王妃竟然毫不顾忌地提了出来。

  一个庶女,哪里有资格做他们卫国公府未来的主母!

  那谢三娘却是惊喜交集,满带期盼地看向大长公主,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有如此转机。

  小谢氏险些没急得从椅子上跳将起来,两个眼睛瞪得溜圆,看向自家婆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被这老太太洞悉了她们的盘算?

  其实,大家委实误解了老王妃。

  原来,自从小谢氏暗中将那些谣言散布,本来已经下定决心拒绝这门亲事的镇国公世子,在父亲镇国公,与妻子的双重劝说下,心里也有了动摇——事已至此,旁人都以为三娘与楚王世子亲事已定,若是拒绝,无疑是扫了楚王府的颜面,将人得罪了个彻底,就算三娘,也白白地担了个悔婚的恶名儿,她本就是个庶出,将来只怕再难得到什么好姻缘;更兼着圣上与太后对楚王世子又是那般看重,这无疑又是一重压力,自从当今圣上登基,对镇国公府本就不比从前那般倚重,难道就因为一个庶女,置满族富贵荣华不顾?

  一思及此,镇国公世子便有了妥协的意思。

  老王妃自然欣喜,连忙让儿子上门提亲,却不想楚王推脱到了太后身上——

  “太后不允,说无论才貌,还是身份,谢三娘并非良配。”

  老王妃顿时焦急起来,她原本因为幼年坎坷,与生母在外流落多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了谢家,以嫡长女的身份,做了王妃,却因自幼在市井生活,受了许多磨难,也没有知书识礼的机会,更不通这高门望族的勾心斗角,交际规则,只简单地认为:上元大长公主与太后历来亲密,而她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上谢三娘这个庶女的,自己一旦提出要撮合谢三娘与苏荇,上元必定会找借口婉拒,并且心生戒备,当自己再叹息一声,将话引到沨儿身上,上元聪慧,必知自己心意,说不定就能顺水推舟,入宫说服太后许了这桩婚事。

  全不曾想到,还有这么多小辈在场,本不该明面上提起婚事,更不该无缘无故地牵连苏荇。

  大长公主心念一转,也明白过来她这位二嫂又犯了糊涂,很有些哭笑不得,忍不住挑了挑眉:“你一贯知我性情,中意疏朗些跳脱些的孩子。”

  竟是丝毫不留颜面,直接否定了这乱牵红线的“月老”二嫂。

  老王妃原本准备的话就噎在了嗓子里,只好尴尬一笑:“我一时没想周全,上元就当玩笑罢。”

  “二嫂自然是玩笑话。”大长公主看也不看谢三娘一眼。

  谢三娘一腔希望落了空,臊得面红耳赤,险些落下泪来,瞪向虞沨湿漉漉的目光里,怨恨又添了几分。

  旖景看着只觉得心里怒火直涌,有喷发之势,好在——外祖母一行及时到了,楚王方才理所当然地带着世子等男宾告辞,去了前院。

  老王妃却固留尴尬不已的镇国公府女眷在坐,依然陪着大长公主见客,顺便不断地当着众人的面,夸奖着谢三娘,想要造成与镇国公府三度联姻的势头。

  旖景明显察觉到后头几拨宾客那微妙的神情,看来,都像是知道了什么。

  她的心情就越发沉重起来。

  直到听见当今皇后之母孔夫人与太子妃之母甄夫人携手而来,满腹心思才转了方向——虞沨定有打算,应当不会由得小谢氏奸计得逞,而今日,甄氏四娘才是她要悉心对付之人。

  远瑛堂的正厅虽大,却也容不下接踵而至的宾客,因此一拨人来,一拨人便由利氏带往别处,故而,当听说孔、甄两位夫人将至,在坐诸人皆起身告辞,随利氏往外,大长公主实在不耐烦老王妃的喋喋不休,对她说道:“二嫂,今日宾客如云,我难免会怠慢了你,改日有空再与你细谈,这里聒噪,你还是先去院子里清静一会儿吧,你原本就是不喜这些应酬的,难为今日陪了我这么些时候。”

 &emsp声,将话引到沨儿身上,上元聪慧,必知自己心意,说不定就能顺水推舟,入宫说服太后许了这桩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