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此间少年第2/2段
“凉州,为何要往凉州去?”方洵问道。
墨守白心中想着:殿下今天是怎么了。
迟疑了片刻,答道:“殿下不知?凉州渔阳郡是先皇赐予殿下的封地,而渔阳郡守曲径是袁公的得意弟子。”
方洵了然,随即问道:“去渔阳干什么?”
“自然是昭告天下殿下的身份,随即起义兵,平公孙克乱贼。”墨守白豁然答道。
听了墨守白的回答,方洵心里暗想:还好我穿越过来了,要不然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此人忠心倒是忠心,但是有些方面确实不敢恭维。
见公孙洵不说话,墨守白疑问道:“莫不是殿下信不过曲径此人?”
方洵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正色道:“非也,袁公的得意门生,本王自然是信的过,先不说能不能去渔阳,就算我们去了渔阳也不能仓促起兵,更不能暴露自己。”
墨守白皱眉,强压情绪,沉声道:“这是何意?难道殿下不想为太子殿下报仇了吗?”
方洵不禁苦笑,此人一身武艺,一个墨守白便是拎出十个,哦,不,拎出二十个自己绑一起也打不过他,可是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方洵回了回神,缓缓说道:“渔阳是小郡,兵不足两千,而且一旦起兵,你我便暴露在公孙克的视野里,到时不光仇报不了,自己也得身陷囹圄,反倒是连累了渔阳百姓。”
“殿下可号召天下百姓,仕子,诸州官吏共同讨贼!太子殿下是一位难得的明君,末将相信若是如此,从者必定甚多!”墨守白答道。
明君?是,在公孙洵以往的记忆了,公孙承一心为民,秉持其老师袁知远的理想,想着什么兴学,择寒门子弟为官,轻赋减役。
可是,方洵也是读过书的人,这种思想,这种君王,在内外安稳的情况下算是一位明君,但是燕国这种局面,这样做纯粹就是扯淡,先皇公孙启在位时朝局安稳,边境虽有摩擦,但是却不致命。
有公孙启压着,公孙承和袁知远大可以放手大干一场,所以公孙承这些年做事愈发大胆,甚至想广印书籍,大启民智,这不是想掘世家大族的坟墓吗?
为什么各个朝代世家大族都根深蒂固,难以撼动,不就是因为世族垄断了书籍,垄断了书籍就相当于垄断了知识,也垄断了寒门进取之路。
而且,先不说国内,就说国外。
就算前世的盛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是在开国初期先后打败了东突厥和土谷浑,边境安稳,朝局稳定,才有后来的贞观盛世。
而后的宋太祖赵匡胤不也是在建立宋朝之后平定了南方诸多小国。
虽然后期南宋武力不咋地,但富也是真的富。
只能说公孙承和袁知远太天真了,无形之中把除了武将之外的所有人都得罪了,这才导致了公孙克可以二十天攻克广陵,他们认为所有人都会按照规则行事。
他们哪知道,有些时候讲得再多也没有一拳头管用。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方洵叹了口气,苦笑道:“本王听说公孙克登基之后,便下令减税,百姓说不准还在对他感恩戴德呢,如今朝局已定,各地官吏更是战战兢兢,生怕公孙克秋后算账,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
听完,墨守白和其余二人有些魂不守舍,觉得辜负了太子殿下和袁公,别人不知道,墨守白却是知道的,袁公领来的孩子,正是他最喜爱的孙子啊!
“难道,这血海深仇便报不了了吗?”墨守白黯然道。
墨守白黯然神伤的样子让方洵感到一阵心悸,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些人为此奋不顾身,就因为那虚无缥缈的忠诚二字吗?
方洵不禁想起了前世的自己,一事无成,整日为了房租水电忙碌着,上天捉弄了自己,让自己来到这一方天地。
对于自己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ps:这两天小墨工作挺忙的,而且小墨虽然有个大纲但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开局,这两天正好思考了一下,所以就没更,抱歉。
恢复更新了,如果感觉还行,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谢谢各位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