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十里秦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月高悬,白练如水般柔柔倾洒,给喧闹的金陵城披上了朦胧的轻纱,如梦幻般亦动亦静。

  月光、灯光映照在河面,树影船影人影随着波光微微漾开,婆娑绰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丝竹声中,咿咿呀呀唱的是东坡居士的词,虽然不合时宜,但箫笙伴奏下的歌声甚是动听,飘渺空灵似从夜幕深处传来,至少是贴近了词的意境。

  这歌ji廿岁左右,容貌寻常,依着本次“花魁大会”的评判标准,在“色”这一项便只是个“下品”。但她的歌喉却是极佳,歌声如缓缓流泄洒落一地琉璃月光,又如庭园花草沾着月色,绽放漂亮光华。

  在王棣听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歌声,交错着神奇、优雅、飘渺、性感的音符。

  是的,优雅而性感,就如他前世最喜欢的那个天后级歌手,让人过耳难忘。

  他很享受这样的歌声,很享受这样的环境,坐着画舫顺着河水慢慢的漂游,两岸的灯火通明让河中心的舫船成为画面中最美的景点,幽幽的乐器呜咽中,有一道隐隐约约的歌声穿过夜色穿透烦嚣传至耳际,整个人便似处于高处,直欲乘风归去。

  在前世,这样的场景是可遇不可求的。所谓的小桥流水人家,所谓的雨巷油伞倩影,尽是人为制造,浓浓的商业氛围造就的人文情怀,只不过是毁坏自然的遮羞布。

  即便到了这世,这也是他第一回游灯船,上元节的热闹景象出乎他的意料。

  后世人们一谈起盛世,就是津津乐道“汉唐盛世”、“康乾盛世”,而宋代在人们眼里是软弱无能,积弱积贫的朝代。这不奇怪,因为宋朝有过屈辱的历史,北宋被金人灭亡,两个皇帝当了金人的俘虏,南宋最后灭亡于蒙古人之手。

  事实上,宋朝创造出了一个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先进文明。宋朝以文立国,以仁义治国,实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模式和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虽然在国防上处于被动,但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它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大力推行“通商惠工”政策,推进工商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创造了国家空前繁荣的商品经济和高度的物质文明。

  彼时的商业活动非常发达,开封和杭州人口达上百万,足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官僚体系非常庞大,但政府编制里没有城管,早有早市,夜有夜市,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所以才有《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还有钢产量世界第一,经济世界第一,等等。

  这样的大宋,是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度。

  这从眼前的景象便可见一斑。

  只是,若历史的车轮不偏离轨道,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荣昌盛之景即将成过眼云烟……

  一曲唱罢,只赢得稀稀拉拉的掌声。

  那ji者低垂着头顾自调着琴弦,对这种冷落早已习以为常,脸上瞧不出一丝失落。

  还是以貌取人的啊……王棣暗叹,在王桐等人异样的目光注视下唤过侍者,递过去一锭银子,约莫有三、四两,指了指那名歌ji,低声说了两句。

  那歌ji接过侍者拿来的赏银,很是诧异的向王棣这边望了一眼,却没有什么表示。

  王棣暗暗点头:有性格,若换作那世,单凭独特的个性也一样能脱颖而出的。

  但似他这般独具慧眼的只是个例,这艘灯船在秦淮河上绝对是“泯然于众人也”。

  先前大伙儿玩的倦了,要找个地方歇息,王棣便随手指了这艘装点素雅、最小的灯船。

  这或许是他的性格使然,骨子里是个好静、不随大流的人。有一回去北京,特意去了后海酒吧一条街,却是找了家装修最朴素、面积最小的酒吧,点了杯叫不出名字的鸡尾酒,听着台上两个抱着吉他的歌手自弹自唱,安安静静地坐了两个小时……只是,那时身边有个心爱的她,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旁人自是无法捕捉到他的心理波动。事实上,泛舟听曲这种事固然风雅,但这几个年纪轻轻、未有生活阅历的青少年是无法肆无忌惮的融入其中的。

  至于其他客人,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明显的心不在焉。在那ji者歌唱时,客人们看也懒得多看一眼,只在交杯换盏、交头接耳,甚至时不时地笑闹喧哗。

  “这灯船每位只需二两银子便可泛舟听曲,虽然价格不匪,却是十里秦淮河最便宜的了……”王楠去年便定了门婚事,算是成年人了,对风月场所的消费情况不算小白,见王棣面色不豫,晓得他看不惯那些客人凭独特的个性也一样能脱颖而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