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偶遇第1/2段
王棣并没有应允聂胜琼。
他数年前见过秦观,这人留给他的印象很不错。
时任国史院编修官的秦少游能有今日皆因苏轼之功,也与王安石不无干系。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别子瞻学士》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隔年,他考中进士,授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去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在前世,王棣读过关于秦观的故事,想象当中是一个风度翩翩、家境殷实的大才子,就是所谓的高富帅。
才子佳人嘛,总会发生点罗曼蒂克的故事。
如冯梦龙便在《醒世恒言》中说——宋嘉佑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针线女红无一不精,只是在“三苏”的光耀下传世之作不多,鲜为人知。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此便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苏小妹三难新郎”。
但显然,这只是冯大师杜撰出来的文人意yin佳话,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便可。
事实上,秦观的妻子为高邮富商徐成甫之女徐文美,有一妾名连朝华。
至于苏小妹,呵呵,怎么地也不可能和大自己三十岁的秦少游发生些什么吧?
王棣如是想。
苏小妹傲娇的模样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模糊,那爱搭不理的刁蛮大小姐种种表现啊,历历在目。
不过,打从王棣领着姑侄俩去看了宗禹卿的微雕“表演”,小姑娘的态度便有了变化,至少不会拿白眼瞧他了。不管怎样,这是好迹象。
临离江宁,姑姑领着过儿正儿八经地向王棣宣战,他日再见时,要正式比一场,一决高下。嗯,比的是微雕。
这算另辟蹊径么?晓得文章经义赢不了王棣,便在奇巧淫技上扳回一城?小姑娘可真够好胜的。
之后数年,苏过给王棣来过几封信,每封信里都会有一段口吻不同的话,想来应是苏小妹的言辞。
江宁月余,友谊的种子悄然播下。还真有些怀念啊,不知道那姑侄俩会不会也偶尔忆起那段童真的日子?
秦少游出手相助王萍萍以及周美成为贺丽丽站台这件事,无疑为金陵花魁大会增色良多,组织者也藕此大造声势,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毕竟,周邦彦、秦观二人在当今文坛都算是重量级人物,能在花魁大会欣赏到他们的新作,便是大幸之事。
王棣只道:“我何德何能,焉能与此二位才彦比肩?”
聂胜琼眨了眨眼,长长的“哦”了声,又似是自怜的叹息。
那一刻,王棣心有不忍。
但终究还是到了“寒烟阁”,既然来了,那便进去看看吧。这种高级风月场所,自是极具诱惑力的,便是王未、王末也是跃跃欲试。
这时正是华灯初上之际,夫子庙周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横卧秦淮河上的文德、利涉、淮清等桥游人如织。
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近十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东晋咸康三年,夫子庙始建,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本朝景祐元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寒烟阁”距夫子庙仅数十步之近,夜夜笙歌,热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