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花魁盛会(十三)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米价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富强稳定的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彼时的社会状况。而“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更是佐证。

  饱暖思yin欲。兜里有俩钱,得找地儿用去。可惜的是,这个时空也没有旅游业一说,大抵只能逛逛勾栏瓦舍、欣赏欣赏瓦肆伎艺。

  而舞台剧,绝对是能够吸睛的新奇事物。

  从观众目不转睛的神态来看,王棣这一步奇招算是走对了。

  更有人凝神屏息后,拊掌道:“神乎其神的‘隔壁戏’哪……”

  旁人细看舞台上的表演,再听那五花八门的声音,亦是恍然称奇。

  “隔壁戏”,便是口技了。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战国时期《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故事中,“鸡鸣狗盗”是最早将口技运用到了军事。唐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社会组织,叫“学像声社”,发展至本朝,成了极受欢迎、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在杭州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

  但其时兴起的口技隔壁戏,盖以八尺屏障为隐身,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以说、学、逗、唱和模仿动物声音为主,只听其声,不见其人。

  眼下这出戏,表现形式虽然一致,亦是未见表演者,但台上的种种布置却与口技发出的声音高度契合,非止是令人身临其境,而是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故事场景。

  这,是大手笔啊,一开场便抓住了现众的心。

  而舞台上的种种布置所显现的场景主题明显:上元灯会。

  嘈杂声轻了下去,朦胧昏黄的灯光下,身着白裳白裙的聂胜琼从舞台的一侧缓步而出。

  这位“寒烟阁”头牌不喜妆扮,着装素雅,在纸醉金迷的烟花场所显得极为另类。但也正因这份与众不同,让她如鹤立鸡群,备受追捧。

  在金陵城各大楼子,聂胜琼之名最盛。但她极少露面,颇有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神秘感。若在平素,她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必会引得尖叫声一片,但今日……例外。

  观众席上只有轻微的骚动,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尽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舞台剧上,张口结舌,惊奇未消。

  乐声响起,先是胡琴,不一会洞箫加了进来,就这两种最为简单的乐器,呜咽婉转,丝丝入扣,欢快中夹杂着幽幽的惆怅、遗憾。

  歌声在音符将消未消间响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是《青玉案》……”天字一号房里,样貌俊朗的江宁府通判李节捋着精心修剪的美髯,微微颔首。

  “正是……”王安礼点头认同。

  外界传闻江宁府一、二把手不睦,但眼前这二人神态自得,浑然不似传闻那般。

  今夜的天字一号房里皆是大人物,周邦彦、秦观也在其间,二人交换了个眼色,很是有些“同仇敌忾”的默契。

  《青玉案》这副词牌为贺铸贺三愁首创,算是本时期的“时调新声”。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

  贺铸是老熟人了,人称贺梅子,祖籍山阴,出生于卫州。出身贵族,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这位老兄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能诗文,尤长于词。

  据闻,其在苏州建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曰“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而后,世人便以其新制《青玉案》为准。

  聂胜琼唱的这阙《青玉案》,定是王棣所作。周、秦二人不约而同地向王三郎所在雅间望了望,隐约见得几个人影,却是见不着正主,不由得暗暗苦笑,心中皆想:这词的前二句便写成这样,后面绝差不了,或许这回又要让这少年比下去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