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宋金手指第2/2段
可惜的是,他非理科生,初中时的化学就学的一团糟,水泥、玻璃什么的自是捣腾不出来,酿酒、炒菜什么的暂时不想碰,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写话本。
抄袭,也是一门技术,正好可以练练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金陵城最大的书堂——“染墨轩”里一本名为《飞龙全传》的话本悄然上架。嗯,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数日后,某个闲得蛋疼的顾客进了“染墨轩”,东翻翻西动动,凑巧拿到那本《飞龙全传》。
这位仁兄也是读书识字的半桶水士子,书法不行,但一定的鉴赏力还是有的,随手翻了翻,便“咦”了声,心里嘀咕:字不错,一笔工整的小楷,四平八稳,温和典雅,结字平稳端庄,用笔流动方圆兼备,而又寓方于圆,别有妙味。
都说好字是读书人的敲门砖,此言不虚。那顾客先被书法听吸引,便存了姑且一看的心思,右翻第一页,写着“第一回苗训设相遇真龙匡胤游春骑泥马”,章回体话本,写的是本朝太祖之事?
然后是“词曰:世事如棋,从来兴废由天命。任他忠佞,端的难侥幸。圣主垂裳,勋业昭功令。苍生幸,扫秽除氛,才把江山定。——右调《点绛唇》”
话本开篇调寄词谱,再标准不过。这词嘛,马马虎虎,说不上好,但也绝不差,在水平线上,拍太祖的马屁呢,堂而皇之。
继续往下看:“话说从古以来,国运递更,皆有定数,治极则乱,乱极则治,一定之理也。天下自唐季以来,五代纷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窃相踵,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终于立国不长,究非真命之主。独至大宋,圣人应运而兴,御极以来,削平伪镇,把锦绣江山,奠定得十分安固,相传三百年鸿业。历国恁般久长,这也因他神武不杀,仁义居心,所以如此……”
卧艹,马屁精呀,阿谀奉承的话张口就来,那叫一个顺溜。倒是这些文字也算中规中矩,话本的标准打开模式嘛。
正文展开:“话说后汉高祖皇帝刘智远晏驾之后,太子承祐登基,庙号隐帝。为人懦弱有余,刚断不足。即位以来,虽不能海晏河清,却也算得烽烟消熄,承平日久,世道粗宁。这时有一位先生,姓苗名训,字光义,能知过去未来,善晓天文地理。他奉了师父陈抟老祖之命,下山来扮做相士模样,遍游天下,寻访真主……”
这人咂摸个中意味,有点意思。他看的快,盏茶工夫便读完第一回,居然津津有味,这本书也算是对了他味口,兴许也对了大多数人味口吧……
这时,书堂伙计笑嘻嘻地走了过来:“这位郎君,承惠八百八十文。”
那人愣了愣,呃,是没有白看的道理,估摸着这本话本书得有六、七万字吧,寻常抄书先生二百文一天,得抄上二、三天,再加上笔墨纸砚等耗费,定价倒是合理。
但……要知道寻常十口之户一天的吃嚼也就二、三百钱,这么薄薄的一本话本就得八百八十文,难怪读书最费钱、寒门难出士子呢。
这人家里倒是宽裕,也不耐看书堂伙计“笑里藏刀”的异样脸色,便掏了钱买了一本。
次日,那人又到了“染墨轩”,面色不豫:“那《飞龙全传》怎么回事?怎么只有十回,下面呢?”
可恶的断章狗啊,正看到精彩处,下面……就没有了……怎不叫人抓狂?!
伙计陪笑道:“续本不日即到,还请郎君稍等则个。”
《飞龙全传》一共六十回,王棣交予书坊的是第一卷前十回,算是试水市场,花了旬月时日,誊写了二十册。
彼时,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早在时人的笔记里就已有众多记载。《龙飞记》、《艺祖受禅录》、《清异录》、《青琐高议》、《湘山野录》、《湘山续录》、《画墁录》等众多笔记对赵匡胤的事迹都有记载。说书艺人,更是把赵匡胤的故事当做说唱的重要内容。
王棣抄写的这部《飞龙全传》算是博采众长,取材于多篇笔记,主要讲述了赵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与好汉结交,最终建立大宋的故事。全书叙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间讲史平话的粗豪气息,也溶进了改编者语言雅驯、清隽的风格。
这样的话本,可谓是雅俗共赏,极其让人产生代入感,继而手不释卷。
王棣相信,“品涩居士”之名会因而大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