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乐中悲第2/2段
王棣眼皮子跳了跳,沉声说道:“二宗三际哪。二宗指明暗,即善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明暗分开。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
宗沐“呃”了声,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王棣淡笑:“教人心存善意倒是好的,但多半会被有心人利用,结果自然是有悖教义,违背初衷。这洗脑的手段……硬是要得。不过,定必还是有其他手段的。否则,光动动嘴皮子,很难发展壮大队伍哦……”
“我且猜上一猜……”他似笑非笑的说:“那些打伤王婆儿子的泼皮……出意外了,还是叫人给打了?”
对王棣的“未卜先知”,宗沐并不吃惊,已经麻木了,见怪不怪,反正再如何多智近妖,也再打击不了他,只点头道:“让人打了……这伙泼皮有十来人,整日里游手好闲,也没个正经勾当,靠收几家商铺的份子钱和讨债什么的谋生。凶狠是有的,但在这州治之地,县衙、府衙盯得紧,倒是没有做什么恶毒的事。也是王婆那儿子打小让寡母惯坏了,好吃懒做不说,还总爱赚便宜、贪图些蝇头小利。也不知怎么的得罪了那帮泼皮,照说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哪晓得他竟给自己出了报复的馊主意,打着泼皮的名义跑去收份子钱,钱到手后去楼子里包姑娘,吃香的喝辣的,没两天便挥霍一空。结果呢,从楼子里一出来便叫那帮泼皮堵了个严实,将双腿打折了丢在自家门口,说钱不用还了,拿两条腿抵上……”
王棣长吐一口气:“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小子倒是胆肥。”
宗沐点点头,深以为然,接着说:“王婆报官后,钱塘县衙虽然说让她找出被告,显得不近人情,但终究是立案查办了。那帮泼皮收到了风声,便躲了起来,直到两个多月后才陆陆续续出现在街面。但没几日这伙人又销声匿迹了……之后有传言说,他们并非是被官府缉拿归案,而是被人给收拾了。说是某天,这伙泼皮被两个彪形大汉堵在巷子里狠狠揍了一顿,当初那个打折王婆儿子双腿的小头目被揍的最惨,也是被打折了双腿。这算是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了……这消息也不知是谁传出来的,总之是绘声绘色,越传越神,说那二人,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另一个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呵呵,关二哥和张三哥呢……”
《三国演义》的确受欢迎。
玩珠峰三年多时间,木头听王棣说了几个故事,其中那个叫“天龙八部”的尤为带劲,“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凌波微步”、“降龙十八掌”什么的,三郎可真会编故事。自然还有“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他最吃这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别人打了自己就应该马上打回去,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少年正当气盛嘛,像三郎那般老成,实在不像少年郎。
他嘿嘿笑了笑,说道:“我去打听过了,几番周折倒是摸了个七七八八。动手的那两个汉子都是青溪人,一个叫方十三,一个叫石小乙,在杭州做些箍桶、漆工的勾当,为人豪爽,好结友朋,虽是外地,却颇得人心。对了,方十三便是去竹园找琴操姑娘的那个‘方大叔’,虽然与传言中的‘关二哥’相去甚远,但身形魁拔,一看便是武艺精湛的好汉子。”
“方十三”?王棣总觉得这称谓甚是熟谂,只是一时间想不出记忆源点。不过,事情的始末大抵是弄清了——
还是同样的配方啊。
后世的某西方教派在中国发展迅速,教众人数胜过本土,其缘由无非是洗脑及赐恩。尤其是农村,但凡经历天灾人祸而导致亲人去世的人家,似乎一夜之间便成虔诚的教徒,从此摈弃中华习俗,用最通俗的话说便是:连祖先都不要了。
显然,“方十三”和“石小乙”的身份类似于“传教士”,负责壮大摩尼教队伍。王婆在遭遇家庭变故后,摩尼教及时出手救援,自是能“佛光普照”的。以恶制恶嘛,倒也大快人心。
不过,发展琴操入教,且许以“圣女”之位,下了血本啊,无非是看中了她的影响力,明星效应哪。
但就目前而言,这计划是失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看琴操能“抵抗”到何时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