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行路难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出家人有钱着呢。彼时的僧尼不但有明确的身份,可以取得政府保护,并获得免除租税徭役的特权,而且还能行商致富。这也是为何一张度碟售三百贯之故了。

  宋代佛教的最大特色,就是逐渐世俗化、庶民化,开始深入到普罗大众中去。做做生意,开开店铺,没事儿了找个尼姑聊天,谈谈情说说爱。更有甚者,娶个媳妇放家里,再生一堆小和尚。继承香火嘛!

  至于商业经营上,宋代寺院和僧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行业涉及冶矿、制墨、纺织、造船,甚至开旅店、卖猪肉、开青楼,还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彩票行业。

  不过话说回来,有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时的寺院、僧人的社会活动,绝不只是经商逐利,或谈谈情爱,灾荒之年也放粥赈灾,提供寺院为避难所,平时也参与到济贫、慈幼、医病、助葬,以及修路、造桥、建浴室等各种各样的公共工程。

  嗯,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另外,苏太守已下令开常平仓、义仓赈灾,并号召本地富绅捐款捐粮共度时艰。

  这大概是王棣到这时空最忙碌也最充实的一天,身体是疲惫不堪的,内心却觉得活力十足。再看苏过,大抵亦如此。老苏虽以严父示人,却是将儿子养的白白胖胖的,瞧苏胖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样,早该拉出来操练操练了。如今日这等体力消耗强度坚持一个月,不掉一身膘才怪。

  午后,雨过天晴。到得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山尖现出一道彩虹,绚烂瑰丽。

  苏小妹几人率人施粥,俏丽身姿在斜晖映照下分外窈窕。

  灾民们知晓这是太守家眷在领头布施善事,莫不感恩戴德,更不敢恣意妄为,井然有序的排队等候分粥。

  这一幕,让王棣的心情轻松安逸许多。青春少女,山间晚照,总是美好的。

  苏小妹也看到了王棣,见他一身衣裳沾了泥水斑斑点点,身姿却俊秀挺拔,心思有些异样,轻轻跺脚,微恚,怒己不争呢,低头收拾罢心情,正要“心平气和”的和对方打招呼,那人却转身离开了,不由得用力跺了跺脚,“哼”了声,叫灾民们甚是奇怪:好端端的,这天仙般的小娘子怎不开心了?是谁,谁如此不懂怜香惜玉,有种站出来,劳资保证不打死你。

  王棣并不晓得自己莫名其妙就有了性命之虞,他的注意力被一个身影吸引了过去:

  王婆!

  此处排队等候施粥的人有一、二百人,队伍蛇形盘旋,拖的长长的。灾后余生,痛失家园、亲人之悲深深地刻在脸上,灾民们低垂着头,沉默着,很是压抑。

  隔着队伍那头,松林边上,有三个人却聚在一起说着什么,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向苏小妹那边指了指。

  轻轻摇头又点头的那个,不正是“失踪”的王婆么?

  王棣挑了挑眉,不动声色的问宗沐:“那边,与王婆在一起的人,你见过吗?”

  宗沐也注意到了那头的动静,脸露诧异之色,仔细瞧了瞧,点头:“高的那个就是方十三,另一个不认得。”

  琴操若在这处施粥棚,当会认得另外一个便是与方十三拜不离砣的石小乙。便是这二人为王婆婆“报仇雪恨”,虽然不是杭州本地人,但为人豪爽仗义,最爱管不平事,在西城街面上名声极响。

  方腊?王棣瞳孔微缩,对这位猛人他不无顾忌。

  虽然各种正史、野史关于方腊的出身、样貌包括生卒年月都语焉不详,只名以“起义首领”或“叛乱头子”,但直觉告诉他,那个身材魁梧、三旬出头的汉子便是方腊方十三。

  王棣不清楚方腊为何出现在此处,但那位“麻烦制造者”对苏小妹指指点点,显然是有所图谋。这……有些麻烦。

  “木头,你靠过去听听他们说什么,别让他们发现了。”

  木头同学耳力超强,机敏灵活,最适合做这“听墙角”的勾当。

  宗沐应声而去。

  这小子自幼和父亲学雕工、拳脚功夫,这数年又跟着百战老卒饶州张孟达学阵前技艺,最善斥候本事,算是得了达叔真传,与王棣同为达叔关门弟子,实为师兄弟。

  少年热血,有机会施展拳脚,自是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王棣退到那边看不到的树荫下,看看方十三,又看看苏小妹,面沉似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