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哨遍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救灾、赈灾,在这个时空是常有的事,早已有了应对的章程,关键在于执行力。

  但元祐五年的杭州涝灾显然不一样。

  首先是灾害来的太猛烈,一夜之间席卷全城,而且受灾面积广、遇灾人口多,令救灾工作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伴随天灾而至的是人祸,每逢灾害粮价必涨,此次洪灾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本地粮食十不存一,外地粮食一时进不来,若应对不当必酿成大祸,这不,暴乱接二连三发生,后果难测。

  杭州,水火兼容,天灾人祸并至,柳三变笔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都会正陷于水深火热中。

  粮食的问题陷入僵局,米价几乎是一日数变,上午是一千八百钱一石,下午突破两千大关。这价格令半数人望而却步,但能怎么办?坐以待毙?

  不在沉默中死亡便在沉默中暴发,绝大多数人当然会选择后者。

  好消息是,河道即将打通,最多三天后外粮可抵本埠。高俅也令人带回消息,先期购买的一千石粮食已从陆路起运,最多三日可以入城。

  五月十四日,高俅去往华亭、松江购粮,往来四百里,日夜兼程,算是不负重托。

  “赈灾指挥部”接到消息,已组织民伕出城迎接,官道仍在抢修,车马无法进城,只能用挑伕。

  这一千石粮食虽无法彻底解决粮食危机,但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接下来这两日,才是最难熬的,黎明前的时刻最黑暗。

  前衙是指挥部大本营,城内外的消息源源不断的汇集于此,而后一条条指令颁发出去,昼夜忙碌。

  王棣协同李格非共同处理文案,择选重要的事务优先处置。

  他的注意力落在一份折条上,脑子快速运转,折条上写着:“西城民乱三十八起,多在粮庄、米铺,死二十三人,伤者无数。另:乱民高呼‘为善除恶为光明故’,疑似有人策谋。”

  MD,大光明神教哪。

  王棣瞧一眼李格非,想了想,没吭声。关于摩尼教之事,他提过两回,李某人是未曾放在心上的。再者,其杭州之行纯属个人行为,无关公事,加入“赈灾指挥部”乃是客卿,作不得主。真正拍板定夺、发号施令的是苏轼准予全权负责本州政事的张通判。

  在通判大人看来,摩尼教乃是微末小事,根本无需理会。更何况,这种状况之下哪有精力去管它?

  他出了前衙大厅,望了望夜空,繁星伴月,月华如水般轻柔倾泄,夜色怡人。

  理了理思绪,他去内宅看了看高烧退去、身子虚弱的苏轼,聊了两句,又去找聂胜琼。

  聂大家眉心凝着淡淡的忧思,多了几分西子捧心般的美,见到面带倦容眼神明亮的王棣,似乎有些欣慰:“三郎来了。”

  王棣点点头,知道对方在为自己担忧,心中有些感动:“等局势好了,咱们好好逛逛,大美杭城呢。”

  聂胜琼“嗯”了声,娇颜露出淡淡的喜悦。

  王棣心头一动,最难消受美人恩……好吧,矫情了。不过,身体内藏着三十多岁中年人的灵魂,被一个大美人爱慕着,说不动心那是假的。人到中年,大抵是过了以色取人的年龄,不好烈酒好醇茶,需要慢品细味,肉体上的欢娱不如精神上的交流。尴尬的是,他的生理年龄才十六岁呢,见了美女,身心愉悦。

  压抑住蠢蠢欲动的“邪恶”心思,移开注意力:“呃,蔡姑娘呢?”

  彼时称呼女性多用“小娘子”或“娘子”,着实是有些别扭的,他会选择性改变。

  聂胜琼瞥他一眼,倒是没有多想,面前这位小郎君绝非“好色之辈”哩:“先前王婆请去了,说是为了感谢,特意备了席请英姊过去,还有苏家八娘子和李家小娘子也一并去了。”

  王棣眉头陡然一动,生起不祥的预兆。

  聂胜琼不明所以,诧异地问:“怎么了?”

  王棣深吸一口气,轻轻摆手:“没什么……我去前面看看……”

  走到门口,停了停,说:“这些天外面有些乱,没什么要紧事别出去。”

  他只是个俗人,之所以要针对摩尼教做些什么事,是因苏静嘉之故。老熟人了,也算是谈得来的朋友,自不可能见着她出事。

  “圣女”什么的,掩人耳目的鬼把戏,居心叵测。

  这些个教派,最易为有心人利用,他不希望苏小妹成为傀儡。

  方十三之流,当狠狠打击才对。至于王婆,可怜无知之辈,亦可恶可恨。

  这一夜,注定难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