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双鸿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还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答。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哪晓得一语惊醒梦中人,琴操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苏学士遂为之落籍。

  不过,琴操也终究未削发为尼,而是闲居杭州——王棣弱弱地想,蝴蝶效应哪,原本苏轼与琴操之间会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儿,而琴操最终会于玲珑山别院修行,正是杭州城少了个名ji、玲珑山多了位僧尼。

  既已从良落籍,“琴操”之名自不可再用,西城竹园方有了“蔡姑娘”。

  琴大家淡出,但江湖间仍有关于她的传说。事实上,坊间时不时便会传出她即将复出的消息,令无数人一次次心生希望复又失望。

  一入青楼深似海,误入烟花风尘之地的,吃的是青春饭,短则三五年,长则十来年,再风光的也如昙花一现。入了乐籍,此生休矣,若不愿孤苦伶仃,便祈祷着能遇良人脱离苦海。虽然,为人姬妾未必能幸福,但总好过卖笑卖身。

  蔡云英及聂胜琼是不幸的,却也是极其幸运的,因苏轼与王棣之故而重落良籍,亦无那纨绔权势之辈使用阴险下作手段逼迫侵凌。自由,总那般美好,叫人孜孜追求。

  此次洪涝灾害引发的一系列祸患,蔡云英也被卷入其中。惊恐自是有的,倒不至于后怕。似乎这些年经历的足够丰富,已可处乱不惊了。

  但,这种时候,应该能做些什么,算是一尽绵薄之力。

  议题其实是王棣提起的,倒非有意为之,而是想到他那个时空,每遇天灾,如地震、洪灾之类,明星公众人物自发组织各种慈善义演,号召粉丝捐款捐物共度时艰。

  慈善义演?蔡、聂二女相视而笑,一拍即合。

  于是,琴操姑娘于某日某地“复出”的消息不胫而走。另,江宁花魁聂胜琼亦会参与琴姑娘的复出表演。

  哇哦,琴操与聂胜琼,杭州与江宁的两大花魁同场竞演,太吸引眼球了有没有?

  这个极具爆炸性的消息一传出便迅速占领了“头版头条”,十两银的入场券不算贵,琴操尚在江湖时可是得需三十两茶水钱方能聆其一曲的。况且,这是慈善义演,演出的所有收入都会捐献于赈灾事宜。花魁,义演,二者合而为一,自是吸晴无数。

  双剑合壁,天下无敌。

  据事后统计,二姝联合义演十二场共筹得十三万两银,悉数捐用赈灾。

  人们赞叹江南富庶,更对这二位青楼名ji赞赏有加。此等美事迅速传扬、发酵,最终惊动朝廷,太后以“义女”二字褒扬,令二女名声愈盛。

  只不过,这二位名ji皆已赎身从良,终是无法江湖再见,而成绝唱。

  如此多方筹措,杭城灾后重建经费终算可勉强支撑。

  涝灾前后被录入杭州县治,苏轼、王棣、聂胜琼、琴操乃至于李格非、高俅皆“榜上有名”。当然,都是正面评价。

  千年之后,有史学家在研讨这段历史时,欲将高俅与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贼并列,遭致高俅后人严词反驳甚至要与之对簿公堂。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

  其后人列举其种种为善之处,如:他除了与刘仲武家保持密切关系外,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且他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童贯、蔡京等也非一党。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后,童贯、高俅也赶到与之会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不久,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护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后高俅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

  盖棺论定,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元祐五年的杭州涝害发生当时,高俅更是四处奔走,为赈灾之事尽心尽力。杭城能迅速度过灾期,他在其中功不可没。

  更何况,高俅与王棣颇有渊源,值得大书特书。

  显然,高太尉是沾了王棣的光,这是王棣始料未及的。不过,在王棣看来,高俅的确算不上大奸大恶之人。

  人无完人,何妨拉他一拉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