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防露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扬州停留五日,众人再度启程。

  白露、秋分、寒露过后,已到了霜降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在江南,尚未有真切感受,进入了山东地界,便觉早晚已有寒意凛冽。

  好在众人早有准备,装四季衣裳的箱子塞了满满一舱,倒是不会受冻。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非因泰山而得名,但泰山却是山东境内最为知名的景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一首《望岳》将泰山的雄伟磅礴表诉的淋漓尽致。徐霞客未生,无人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当世已尊泰山之雄,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前往,留下诗词无数。

  天下五岳,王棣在前世去了华山、衡山、嵩山与恒山,去了山东数次,独独未见泰山,引为一时之憾。

  此趟北上,虽是特意绕行山东,但距泰山太远,只能完美错过。

  擦着临沂、枣庄地界,沿着漕河过了济州。此时的济阳郡并济州便是后世的济州。随后进入衮州。

  扬帆摇橹十多天,一直到了衮州方靠岸停船。

  衮州,是北上停歇第二站。之所以选择在此处逗留游玩,盖因曲阜也。嗯,此时唤作仙源县。

  曲阜也好,仙源也罢,代表的是华夏文化圣地。这方土地滋养了华夏文明史上无数名人,如黄帝、少昊、柳下惠、颜回、鲁班、左丘明等等。当然,最最有名的是圣人孔丘孔仲尼。

  既过山东,自得去圣人故里朝圣。

  在留县下了楼船,众人租了几艘小舟,循泗水而上。

  途经微山湖时,王棣望着那似断未断将连未连的小岛、湖泊,秋风习习,水鸟低飞,远处薄雾氤氲,如处蓬莱仙境,实在是美不胜收,不由得兴致大发,引吭高歌: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他出人意料的来了这么一出,虽然歌声还算美妙动人,可那歌词实在是太怪异了,令听者瞠目结舌、面面相觑。聂胜琼与蔡云英更是掩嘴而笑,美艳不可方物。

  王棣只当未见,兴之所致,不管不顾。哼,若非太过惊艳,他还想来一段“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呢。

  “铁道游击队”呀,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枣庄、白洋淀、微山湖,一听到这些名字,总能勾起对往事的追忆。

  晃晃悠悠的荡舟前行,沿途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怎能不心旷神怡。

  许是受了他欢快心情的影响,聂、蔡二女对视一眼,一个弄箫,一个吟唱,曲儿婉转,声音天籁,湖水荡漾、芦苇微微,更有白鹭扑腾,啾啾啼唱。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直到黄昏时分,才到了仙源县。

  船工很是健谈,见王棣一行男俊女俏,穿着不俗谈吐风雅,询问后知晓雇船的这些客人是为孔府慕名而来,便很是详尽地介绍了仙源县值得一去的诸处景点。

  王棣等人先前做足了功课,乃是有备而来,却也由得船工滔滔不绝的讲说。

  那船工又说起了仙源县的由来,王棣等人相视微笑,心中再明白不过——仙源,原名曲阜。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真宗皇帝以祖黄帝生于寿丘,下诏令改曲阜为仙源县,将县治徙往寿丘,并建造景灵宫,以奉祀黄帝,特定仙源县官由孔子后裔充任。

  来仙源游玩,黄帝景灵宫自然要去,孔府、孔林、尼山、颜庙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许五先在码头候着,领着众人入城。他骑马先行,提早打了前站,定好客栈,办事干脆利索,颇得众人好感。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众人便开始了朝圣之旅。

  第一站是尼山,入住的客栈在县城东南,尼山便在数里外。许五先请了本地人带路,算是“导游”。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棣等人先前做足了功课,乃是有备而来,却也由得船工滔滔不绝的讲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