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应天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次日,王棣等人分坐三艘楼船赴京。

  李格非曾任郓州教授,此次由历下赴京原要在此地逗留二日拜访老友故交,却遭受了无妄之灾,也没了访友之心,干脆随着王棣结伴同行,一路也好有个照应。

  王棣求之不得,满口子应允,与李格非共乘一船,讨教讨教经文,顺便与小度娘多多联络联络感情。

  郓城之事另有些手尾,他有意无意的警示了丁大有一番。宋江此人定需好生关押,万万不可懈怠。

  此桩事件当中,托塔天王晁盖虽未直接露面参与,但晁家庄的吴用、刘唐、白胜及十数个庄客却是合着宋江杀人为祸的,作为庄主的晁盖难脱其责,用人不明至少是有的。

  虽然,案发当日有证据显示晁盖并不在庄子里,但宋江既然能前去求助,可见这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这其间晁盖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值得深思。

  要知道,江湖中山东晁天王、河北玉麒麟可是齐名的大人物。二人皆是武艺高强,且最重江湖义气,结交无数,声名赫赫,颇有一呼百应之威。若是这晁天王为义气而异动,动静必不会小,当小心提防。

  丁大有自是再三保证,言称郓城县大牢铜墙铁壁,必不致走脱要犯,若有那不长眼的胡来,那才是自投罗网,有来无回也。

  王棣见对方信心满满,虽然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想来此事牵涉到对方官途命运,当不至敷衍了事而自掘坟墓吧。

  郓城距东京四百余里,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忽忽三日便进入了汴河。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五代后晋时,迁都汴京,“开济州金乡来水,西受汴水,北抵济河,南通徐沛”。后来汴河日久湮废,周世宗时,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至此,江、淮、河、汴舟楫复通,“由淮入泗,由泗入汴者,此五代末之运道也”。

  淳化二年六月,汴水决浚仪县。帝乘步辇出乾元门,宰相、枢密迎谒。帝曰:“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可见汴河是北宋的经济大动脉。

  汴河漕运,举世无双。景德四年定岁额运量六百万,此外还有为数极大的专供朝廷的物资,称杂运。漕粮除支付汴京的军政各费,还有部分北运至华北,供给驻扎河北的守军。

  太平兴国时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其他河运量一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粮五百八十万石。

  大中祥符初至七百万石,仁宗时多至八百万石,后有所减少。每年各州为漕运造船两干至三千艘。自准南入汴河,常有船六千只,原每船载量不过三四百石,后至七百石、一千石不等,私船超载则多至一干六百石。自楚州、泗州至汴京,原定八十天一运,每年三至四运。除漕粮外,还有薪柴、炭、百货蔬果等。彼时漕运以船十艘为一纲,押运一人;大中祥符九年改三纲为一纲,汴河上船通常有二百纲上下。“纲“这种漕运船队编组形式,在运河运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船队有组织分时段过闸过坝,有利于运河水量节制,也便于沿途驿站纤夫调度,更重要的是便于押运官兵对货物运输的集中监管。

  正所谓“国以兵为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汴河为主。”

  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由此足见,汴河乃建国之本。

  王棣前世偏好历史,对极尽繁荣的北宋都城相关事宜颇感兴趣,如今身临其境,仿似看到一幅历史巨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但见河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众多的船只停泊其上,或中转货物,或旅途交班,或泊岸避风,或接受巡查,或逆水拉纤,或休息观光,或购物交易,或寻亲访友,或邂逅相逢,或烧香还愿等等。

  河面浩荡,港口处达三十丈之宽,漕船、商船、官船甚至还有水军战船将偌大的港湾挤得满满当当。好在有众多人手各司其职,调度得当,倒不显杂乱不堪。观此景象,王棣浮想翩翩。北宋定都开封,是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的。最终选择了开封,其他因素暂且不论,其中是和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北宋时期,汴河、重要的是便于押运官兵对货物运输的集中监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