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眉妩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是,物极必反……

  王棣又有些心不在焉。

  事实上,他越来越有融入感。这个时代的山是青的,水是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夜晚繁星点点。这里的诗词千古传唱,这里的文坛名人青史留芳。不知不觉间,他的身上已深深留下了这个时空的烙印,再也无法如“初到宝地”那般旁观,局外人终究入毂。人世如棋,我为棋子。好在抢占了先手,纵然有时不我待之虞,却也大抵来得及谋划操盘……

  这般胡思乱想着,马车“吱吱”停了下来,外面有人恭谨地禀报:“矾楼到了。”

  看看跃跃欲试的赵佶,王棣也是醉了,这么小就逛青楼,你爹妈知道吗?好吧,你爹不知道,若是他九泉之下有知,说不定还得让你气“死”一回。

  再看看轻车熟路的梁师成、杨戬,王棣更是默默摇头:二位,话说这等地方不太适合你们吧,看得着吃不着的滋味很爽吗?还是只图精神愉悦……咳,思想龌龊了。生命不止,精神不休哪。

  举目望去,但见眼前这处建筑群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雄,伟森阔、镂金错彩、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目光所及处,多处九梁脊上翼角森然,如鸟斯革,如翼斯飞;灰瓦青砖,高低有致,端的是华丽壮观。是时天色已黑,楼前大红灯笼渐次高悬,灯烛晃耀,仿若白昼。

  有龟奴迎上前来,哈腰带笑:“诸位尊客,可有预定?”

  杨戬丢过去一锭银两:“西楼唱晚阁。”

  龟奴脸上的笑容愈发盛了:“好的,小的给您带路了。”

  西楼是矾楼中最高的一座,消费最贵,“唱晚阁”更是贵中之贵,至少得花费一、二百两银子,等闲人士自然是心神向往却又望洋兴叹。

  这……便算是得见真容了。对于此次矾楼之行,王棣是满心期待的。

  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以矾楼为首,称一声“冠绝京毕”并不为过。

  矾楼,又名白矾楼。有人误以白、樊为姓氏,那部名著即把矾楼写作樊楼。其实非也,最初它专门经销白矾,故名白矾楼。

  真宗祥符年间,它已经是一处很大的造酒作坊和大酒楼了。每年出售的酒曲高达五万斤。天圣五年仁宗皇帝下诏三司“白矾楼酒店如情顾买扑,出办课利,令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每日于本店取酒沽卖”。呃,也就是酒类批发商。

  王棣曾有想过矾楼的兴盛奥秘所在,大抵是离不开“酒”。

  矾楼开张之始是经销白矾的。此时弘文抑武,文化事业十分繁荣,纸张的需求大量增加,开封的造纸作坊有一二百家之多,而白矾是造纸的必须之物,经营白矾的矾楼,生意兴旺自在情理之中。后来矾楼改营酿酒业,仁宗为了增加税收,拨定京都三千户在矾楼取酒沽卖。这时的矾楼不仅只是一个大型的酿酒作坊,更是一座类似后世酒类专卖的钦定批发商了。

  经营白矾和酿酒使矾楼的主人发了财,又兴建了新矾楼,不仅建筑华丽、壮观,每到夜晚,灯烛齐明,光华灿烂,更使“矾楼灯火”成为汴梁一大盛景。更重要的是这个酒楼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座纯粹的酒楼——饮宴的场所,她拥有京都第一流的艺伎。按宋代的规定,官(歌)伎陪酒、陪宴、陪游、陪歌舞、弹唱是被允许的,妓亦作伎,本来就是具有某种技艺专长,尤善歌舞,兼对男人提供服务的女子。唐宋时代的许多文人、官僚大都狎妓,概不能免。宋代的矾楼很有点类似今天“夜总会”“歌舞厅”的味道。正因为有许多“艳帜”作幌子,才招来那么多人到矾楼来饮宴、歌舞;才“饮徒常千余人”。

  真宗时,太学生沈偕携名妓蔡元奴在矾楼彻夜饮酒,意兴酷畅时包圆了当晚全部酒客耗费。绝对的土豪大手笔,不仅令沈偕及蔡元奴“青史留名”,更让矾楼名动天下。

  是以,京城凡任店、仁和店、遇仙楼、高阳正店、清风楼、八仙楼、潘楼等七十二家正店,矾楼首推第一,实至名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