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侧犯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契丹人即辽人。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复号辽。

  辽天显十一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耶律德光支援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五万骑兵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辽会同七年石重贵不愿向契丹臣服。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辽大同元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燕云十六州,便成了大宋心口的痛,历代君王皆以收复失土为夙愿。

  太宗皇帝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保宁十一年亲征北汉,契丹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成功击败宋军,太宗仅以身免。

  萧太后与辽圣宗于辽统和二十二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皇帝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辽军提出和约,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

  其时,宋辽于十二月间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打胜战反而要出银纳绢,美其名曰“助军旅之费”,这通操作也是没谁了。

  不过,此后宋辽两国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朝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期间也有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另一次是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总而言之,和平来之不易,民间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但,契丹绝非盟友,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于王棣而言,虽然有着浓浓的民族情结,但契丹人嘛,算不上是野蛮夷族,此时甚至是被半汉化了的,可友可敌。

  但,老兄你这“半道截胡”是几个意思?有没有个先来后到了?

  他顺手将那张钞引弹开:“一千贯就一千贯,这两只雪豹某买了。”

  那回鹘人颇是意外:“尊客知道……这是雪豹……还望好生……养着……”

  虽然中原话说的磕磕巴巴地,也算是表达清楚了,他又拾起那张钱引,恭恭敬敬的递还契丹大汉:“对不起……那位郎君先来的……”

  契丹大汉双眼一瞪,喝道:“兀那乌厮,某看中你家的物什,竟敢推三阻四的,且吃某钵头大的拳头。”

  他一发怒,络腮胡子似乎也抖动不已,有草原雄师之威。有趣的是,怒气凛凛之下,他的中原话反而说的更为流利了。

  回鹘人脸色微变,似是躲闪不及,被契丹汉子一拳捶在肩胛处,闷哼了声,踉踉跄跄的退了好几步,勉强站稳。

  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但无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契丹人哪,蛮横凶狠,可不敢招惹。

  其实,现今的辽国正在衰落,国力大大不如大宋。

  辽太平十一年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契丹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道宗继位后,辽清宁九年七月爆发了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契丹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

  但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

  如此一来,纵然辽国江河日下,宋国却也sp; 他一发怒,络腮胡子似乎也抖动不已,有草原雄师之威。有趣的是,怒气凛凛之下,他的中原话反而说的更为流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