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风寒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三人王棣算是久仰大名了,在杭州时,苏轼及李格非就明年春闱的形势作了分析,便将这三人引为王棣的“大敌”。

  同王棣一般,马涓三人亦是名声在外、才气斐然,且都是太学生。

  那个身材适中、样貌寻常、肤色略黑、年约三旬的青年便是马涓了,关于他的身份来历,苏、李二人皆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苏轼谓之“诗文俱佳性情耿介”,评价不可谓不高。

  王棣倒是未有不服,心下却想:都是川蜀大地子弟,少不得是有地域保护思想的,提掖本乡后进不足为奇。

  此次赴京,李格非又说了这马涓马巨济的轶闻。又称马涓、张庭坚等四人,时号四俊,在太学最负名望,名动东京。

  总而言之,马涓此人,为人和善,才高不善妒,当得“君子”之称。

  至于苏轼何以知马涓甚矣,盖因宋构之故。

  宋构乃马涓之师,字承之,号二江先生,成都双流人,英宗治平三年其廿六岁中进士,先后在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中,担任梓州路转运判官、秘书丞、太常博士、密州知州、彭州知州等职。

  其倾向于新党一派,与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曾布、陆师闵、蒲宗闵等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与宋构关系最为亲密的,是来自川北的蒲宗闵,二人不仅经常走动,还结为了亲家。宋构的儿子宋京,娶了蒲宗闵的女儿为妻。

  其时朝廷分裂为新旧两党,但宋构却不以政见影响私交。苏轼和弟弟苏辙,都被看作是保守派,但宋构与他们兄弟俩始终保持着很好的私人关系。元祐初年,保守派当权,宋构郁郁不得志,借故侍亲不便,回川出任彭州知州。苏轼兄弟二人皆赋诗为之送行,私交可见一斑。

  而马涓与蒲宗闵一般,都是川北阆州南部人,正因这层关系,方入了宋构师门。

  那位皮肤白晰、样貌儒雅的青年则是华亭人朱谔,初名绂,哲宗改名为谔,字圣与。此人与马涓性情迥异,颇善言辞,知晓王棣身份后,很是唏嘘惊叹了一番,言称王三郎惊才绝艳,不愧是王相公之孙、王元泽之子。

  王棣阅人无数,心知此人颇善阿谀逢迎之能,却不可深交,自也不会显露分毫,假假的泛谈几句,不疏不近。

  而张坚庭字才叔,广安军渠江人士,亦是四川人,不苟言笑,予人生人勿近感。

  此三人乃是太学的风流人物,皆是内舍生,明春参加礼部试。

  哦,对了,马涓与朱谔且是连襟,俱是娶了冯京孙女为妻。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仁宗皇祐元年己丑科状元,三元及第。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其中状元后,宰相富弼见其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女儿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嗯,“冯京”便是“马凉”。

  马、朱二人皆为冯京孙婿,自是树大好乘凉。

  不过这二人政治主张却不尽相同,待王棣的态度不一。马涓虽为宋构弟子,老师亲近新党,与王安石交好,但其本人却是反对新政的。毕竟才二十几岁,城府不深,对待新党党魁之孙便稍有疏离。朱谔却是话里话外的透露了对王安石的尊崇景仰,待王棣也便爱屋及乌了。

  王棣可有可无,这个时空牛叉的人物太多,不可能结交所有,择其善者而友之呗。

  他反而更看重马涓多些,这是位真君子。朱谔则恰恰相反,笑脸待人的他反而令人觉得捉摸不透。再者,他自言父亲与蔡京蔡元长相交莫逆,乃以“叔父”待之。很显然,蔡京昔日是王安石手下得力干将,弟弟蔡卞又是王安石女婿,有这等关系在,他朱谔与王家也算是有渊源的了。

  不过,在王棣看来,二姑父为官正直,蔡京嘛,那就呵呵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哪。

  君子之交淡如水,王棣也没想过与这几人攀交情套近乎,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过对宗泽可就不同了,临别前很是真诚的邀对方到枣家子巷一叙。

  宗泽稍稍犹豫后应了下来。他心里藏着事呢,盖因宗沐而起。

  宗姓二人虽相差了十人却是反对新政的。毕竟才二十几岁,城府不深,对待新党党魁之孙便稍有疏离。朱谔却是话里话外的透露了对王安石的尊崇景仰,待王棣也便爱屋及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