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玉兰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以,此师师非彼师师,皆以讹传讹也。

  但又怎止得了世人的熊熊八卦之火?坊间关于李师师的小道消息不绝,其美貌却是公认的,可归纳为: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好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某小姐支着下巴,轻叹一声。

  “成名之路会伴随着许多东西,酸甜苦辣皆有,风霜雨雪常伴。外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鲜亮丽,至于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那不正是成名该经历的么?”那个俊朗的不像话的小郎君老气横秋的说道:“站着说话不腰痛啊,你可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吗?想在汴京城出名走红可非易事。”

  那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少年“噗嗤”一笑,如盛开的野菊,颊边的梨窝像是盛满了馥郁的佳酿,令人如沐春风:“三郎,奴奴看你出名便没怎么受苦遭难哩。”

  “没有吗?”王棣摸着鼻子,心想,还真没遇什么风浪苦难呢,略略有些尴尬:“倒也谈不上怎么有名啦。”

  “三郎过谦了。”李师师绷着脸,认认真真的说道:“时下汴京城自教坊司到瓦舍,三郎的几首词是传唱度最高的,便连周美成、秦少游亦有不如,还待如何有名?”

  此时写词功力以苏轼为最,但其词作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这些年多有直抒胸臆、自由豪放之作,鲜有婉约新作。整体而言,豪放词作并不适合秦楼楚馆、勾栏瓦舍的歌妓演绎,传唱度高的当推周邦彦、秦观、晏几道数人。

  今年王棣横空出世,问世词作不多,但首首精雕细琢,无论是《鹊桥仙》、《青玉案》抑或是《清平乐.村居》还是咏梅、咏荷诗,皆适歌妓传唱,李师师所言倒算不上夸张奉迎。

  哦,还有那阕《如梦令》,汴京各大歌坊皆唱“应是绿肥红瘦”。说起众星捧月这事,王棣也是有份参与的。事实上,因他与李师师同龄,男才女貌也好,女才男貌也罢,才真的是佳偶天成、璧人一双。

  这是王棣与李师师第五次见面。

  甫到京城时,在矾楼为了一睹芳容,王棣顺手抄了《如梦令》赠予李师师,倒非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却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令人惊愕的是,他这貌似临时起意随随便便写的词,竟是犹胜周、秦、晏几位的词作。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一干词评家纷纷评赞:“‘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少年,大奇。”、“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总之是好评如潮。

  初到京城,王棣便打响了第一炮。再结合他早先问世的词作,已是隐隐有与周、秦分庭抗礼之势。

  这样的一阕词赠予李师师,又怎能不让人想入非非?又怎能不让李师师感怀至深?

  是以,过了几日,李师师便到了枣家子巷登门拜访,由头是“感恩之旅”。

  美丽的事物总是赏心悦目的,更何况是灵气逼人的豆蔻少女。王棣并没有拒之门外,还请了蔡、聂二女作陪。

  三个女人一台戏,李师师虽小了两三岁,却很是机灵乖巧,尽拣着称心顺耳的话说。再者三人身世仿佛,颇有共同语言,初次见面便犹如闺蜜重逢。

  之后李师师便以拜师学艺的名义登门,成了枣家子巷王府的常客——金钱巷李大家精通琴瑟笛箫,还用“拜师学艺”?

  王棣这半月来深居简出,今日是李师师第十次登门,也是二人第五次见面。

  聂胜琼偶感风寒,蔡云英便在后院照料看顾,为免传染,死活不让王棣过去探视。王棣只好乖乖地呆在前院接待李师师。

  二人仿似相识多年的老友,很是随意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屋外,冬阳微醺,渐渐有了暖意。

  元祐五年冬天的汴京城,喧闹中自有静谧安生之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