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乐世第2/2段
众人随着许富贵上了二楼酒阁子,听对方轻声解释,才晓得并非巧合。原是许五先昨日登门拜年时,听王棣说起今夜要游州桥,便留了心思,嘱咐店里伙计在州桥一带每家正店都预定了阁子并守在酒楼门口,若是王棣等人要歇脚吃食便领了进去。
这……许五先同志很上道啊,州桥一带十数家正店,单定金便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真是精明哪,难怪到京城两月便打开了局面,天生的行商之人。
王棣表示很满意。
“所谓下酒果子,京师贾人预畜四方珍果,以永嘉柑实为上味,橄榄、绿橘,皆席上不可阙也。庆历中,金柑映日,果不复来,其果大小如金橘,而色粉红,嘉祐中,花羞栗子,皆一时所尚。又以纸帖为药囊,实干缕木瓜、菖蒲、咸酸等物,谓之下酒果子。”苏过说话间箸子不歇,顷刻间已是数枚果饼入腹,完美地诠释了吃货进食的至高境界。
酒阁子里,各式宵夜果子、下酒果子满满的摆了两大桌,色香味俱全。
王棣尝了尝那圆子,与后世的汤圆很相近,不过煮圆子是用绿豆汤而已。
桌中最贵的当属独体朱砂圆,每贴售价百贯钱之多,显然不是普通市民能享用得起的。真是奢侈啊。
至于“下酒果子”便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水果,且京城人对水果的爱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水果便成为一种时尚。商人们亦投其所好,预先准备好全国各地的珍果,至元宵节晚上出售。这些水果似乎与有钱人家享用的宵夜果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反季节水果嘛,总是价格不菲的。
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
坐在二楼,向窗外望去,州桥景致一览无遗。
州桥,唐时叫“汴州桥”,五代称“汴桥”,本朝改名“州桥”,也称“天汉桥”。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
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州桥乃是东京城内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桥,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桥下汴水奔流,浪声滔滔,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商业十分繁荣,笙声连成一片。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汴河上有桥十三座,其中以州桥最为壮观。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每当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波泛泛,皎月沉底,一时“州桥明月”被誉为一景。
今日天空作美,上弦月皎洁明净,给这方人间仙境更添几分美感。
此时的汴京城,非止是大宋的都城,更是世界的中心,无一处可及其繁华如梦。
汴京上元节最大的噱头不是美食,而是灯节。
虽然离上元节还有五天,城内却已成了灯的海洋。
“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心灵手巧的制灯人,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将灯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的形状,更有车舆灯、屏风灯、佛塔灯、鬼子母灯等,还有鲩灯、玉灯、石灯、琉璃灯、缀珠灯、羊皮灯、罗帛灯等等。灯用犀珀或玳瑁装饰灯圈、灯座。玉灯则多用白玉组成,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石灯为高丽进贡,窍石烛幽,若慧镜扬彩。琉璃灯用五色琉璃制作,其上品为“无骨灯”。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是也。这种灯没有圈骨,其圈片浑然一体,上面可绘饰龙综、鱼纹等图案,分光叠翠,效果良好。缀珠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飘逸亮丽。羊皮灯即在羊皮精镂细刻,妆染如影戏之法,是一种皮影灯。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之形,或成网眼之状,间以红白二色,名为“万眼罗”的最为珍奇。
有人更用辘轳把水引到灯山最高处,用大木柜贮放,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用草把扎缚成巨龙,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采山左右,以采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在宫廷则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更有强置灯放于河上组成的“灯桥”,蔚为壮观。
上元灯会,着实是场视觉盛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