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归去难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大名府颇多奢遮人物,出手阔绰豪爽也是有的。

  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在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消息传到宋都东京,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丞相吕夷简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况。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仁宗纳其言,于当年五月建大名府为都城,定名“北京”。

  庆历八年,又于大名府置大名府路,领北京、澶、怀、卫、德、滨、隶等州军。

  被设为陪都之后,在朝廷的重视下,大名府活力激增,飞速发展,一跃成为百万人口大都市。

  在军事上,朝廷为抵抗契丹,竭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军事重地,这个举措,无疑加速了大名府的发展;在经济上,在还未被设置为陪都之前,大名府因其卓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就发展的相当好,如今再加上陪都之名,经济发展的速度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员外”,并非是“员外郎”。本朝给予辽国、西夏的岁赐太多,掏空了国库。朝廷没有钱怎么办?不要紧,有办法就有钱,卖官帽子,美其名曰:捐官。小官卖不了几个钱,不过瘾,干脆来大的,一卖就是个副部长。一个部编制是一正两副一个“相当于”,正职是尚书,副职是左右侍郎,“相当于”那个叫员外郎。恢复这个官衔的本义,让你明白这是“正员之外”的,千万别惦记着能来上班,真要想当官,还是去读书考试吧!

  彼时只要花了钱,只要不是造反就能保命,有钱人甘愿舍财买这么个不上任的官儿也就不难理解了。于是,你买我买他也买,天下到处都是“员外郎”。见多不怪,有钱人互相之间见面称“员外”,老百姓见了有钱人叫员外,人家愿意听嘛!张员外,李员外,大宋到处是员外。

  却不知这阔绰的大名府豪客又是什么员外?

  呃,王棣大概是知道的。

  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门。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

  北京大名府卢俊义卢员外,仗义疏财河北玉麒麟……大概就是这位了。

  王棣稍微有些懵,梁山好汉武力值第一人哪,看他那身姿气度,像自己这样的,他可以打十个吧?当然,本公子等闲不与人动手,打打杀杀的不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嘛,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是某的风格。

  可是你不在大名府好好做你的员外、跑来汴京来嘚瑟啥?猛龙过江吗?

  他眉头微蹙,深深看了那员外几眼。咦,与他同席的几位有些面善,因是背对而坐,看不着面目,但单看背影便应是见过的。

  他兀自狐疑,便听有人朗声说道:“楼上可是王棣王解元当面?某山东ⅩXⅩ久仰王三郎大名,今日得见解元公,幸之甚矣。”

  听这人一打岔,楼子里莫名紧张的氛围顿时缓解下来。青楼烟花之地,拿钱砸ji女的戏码不罕见,对于即将应试的举子们来说,千方百计扬名刷脸才是上上之举。王棣在汴京名气可不小,《论语集注》的刊印震动全城,再加上新鲜出炉的这阕《木兰花》,此时不蹭热度更待何时?

  其他举子也反应过来,后悔不已,只差捶胸顿足了,赶忙起身自报名号向王棣揖礼,“王三郎”、“解元公”、“王解元”等称呼不一,更有甚者,雅称“王初见”、“初见兄”,也算是别出心裁了。谁说读书人一根筋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杀伤力太强了有没有?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也不美好,很不美好……

  王棣瞳孔微缩,盯着燕青那一桌的另外几人。

  适才那些举子高呼“王三郎”,背对着的几个人回头张望,呵呵,还真是熟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立地太岁阮小二,别来无恙啊?

  宋江三人乍见王棣,如同见了鬼一般霍然起身,椅子哗啦啦作响,碗筷落了一地。

  这才是冤家路宰,阴魂不散啊,王棣叹了口气,向舞台另一侧的苏八等人比了个手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