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春第2/2段
皇帝看的意犹未尽,有些恼怒李宪再三提醒之举,瞪了老宦一眼,悻悻地走回殿上,想了想,低声说道:“李阿公,吾要看到这篇策问。”
李宪愣了愣,低声应了声“是”。
殿试殿试,殿中之试也,皇帝才是拍板定夺的不二之人。
虽说殿试有初考官、覆考官、详定官等,但只是皇帝会临时选定办理殿试的具体事宜的殿试官员,只是起到挑选推荐的作用,最后还需皇帝划甲定名次。
如元丰五年壬戌科殿试阅卷毕,黄裳的卷子原本是被考官们定在最差的一等,即第五甲中的。可凑巧殿试中神宗曾到考场巡视,看过黄裳的文章,很是欣赏,并且还记下了好几句。因此到了读卷并最后确定头几名的名次时,神宗听了好几份卷子,觉得都不是黄裳的,很是失望,就干脆下令暂停,说:“朕以为黄裳的策论质量最高,怎么他倒不在前列?”说罢,又有板有眼地吟诵起他记得的那几句来。在场的官员赶快去查找,一会儿在第五甲中翻了出来,神宗审查无误后说:“这才是状元啦!”然后唱名仪式开始。
对皇帝看重王棣一事,李宪心知肚明。李宦官此生大起大落,可谓是跌宕起伏。
仁宗皇祐年间,他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在神宗时期活跃于西北边境,与王韶收复河州。又击降吐蕃首领瞎木征,并攻克兰州,主持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以功累官至宣庆使,一度兼管财政,节省冗费十分之六。但亦曾一再违犯军令,贻误战机而不断遭到弹劾。当今天子即位后,太皇太后高氏临朝,他被弹劾“贪功图名”、“罔上害民,贻患国家”,连贬为右千牛卫将军,居住陈州,官延福宫使、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
本朝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有“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等官号,其官署称“司“。另又有“提举宫观“之名,为安置老病无能的大臣及高级冗官闲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事,称为“祠禄之官“。
呵呵,当年叱咤风云、纵马疆场的名将转瞬间便成“老病无能”了。哀莫大于心死,李宪原以为自个也就这么凄苦老死了,却不曾想官家居然还惦记着这副老残之躯又调回内宫侍奉。读书人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某虽身残亦知此理,唯拼死效命尔。
这王三郎简在帝心,他日封侯拜相、位极人臣也未为不可,自个是年迈老朽、无欲无求了,道夫给事宫掖,却是个心存大志的,或可继某衣钵,倒是可让他与王三郎结些香火情。
看尽红尘的老宦官的心理活动自然没人知晓,他却不晓王棣是怎么也不可能与童贯有甚瓜葛往来的。
殿试只四个时辰答卷,时间倒是很充裕,否则也不会有“快手”了。对王棣而言,就实在太过充裕了,一篇策文两千多字,再怎么慢慢拖也就一两个时辰的事儿。
午膳是皇帝御赐的,并不丰盛,份量管够,至于味道……不提也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王棣虽算不上饕餮客,但着实吃不惯这宫中菜食,只草草吃了几口便搁箸不动。事实上,在这集英殿里,众目睽睽之下,再如何饥饿难当,谁又敢敞开了肚子海吃的?
好不容易熬到未时末,离收卷还有一个时辰,王棣将文房用具收拾好,起身示意答卷完毕,自有巡铺官过来收卷。
见省元率先交卷,大殿内哗啦啦站起一大片考生。想来有不少人都已完成答卷,只是不欲成为出头鸟,有前车之鉴摆在那呢,尽是耐下性子熬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出了皇城,王棣长长吐了口气,御街两侧商铺林立,建筑鳞次栉比,行人往来如织,好一派繁荣昌盛的大国景象。至此,他已是踏入大宋政坛,与赵宋王朝休戚与共,致力维持目睹之盛世景象。至于潜在的内忧外患,也可插手处理应对了。
马涓紧随而出,道:“王省元可是心有所感?”
王棣回首笑笑,道:“只是觉得终于结束了,很是轻松。”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战成名天下知……”马涓叹道:“是啊,结束了,且待后日张榜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