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替人愁第2/2段
彼时的勾栏极为繁荣热闹,每天的表演内容可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汇集了各种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文体娱乐形式。每一个勾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设施也不一样。表演的形式包括:杂剧、滑稽戏、说书、说诨话、歌舞、傀儡戏、皮影戏、七圣法、踢弄、蹴鞠、相扑等节目。
勾栏中中尤以杂剧、滑稽戏、说书等表演最受欢迎,因为勾栏中这些表演的兴盛,宋代还发展出专门向瓦子的表演提供脚本的文人组织——书会。书会原本是民间学校,由于宋代文艺商品的繁荣,书会渐渐地参与为瓦子演出的杂剧、讲史、诸宫调等通俗文艺编写文学脚本。瓦子也会将部分演出费用分给书会。
在瓦子勾栏之中,这些表演既为市井百姓提供了娱乐生活,也让很多历史、文学故事得以流传。尤其是书会提供的文字脚本,也让很多杂剧、说书都得以保存流传。对于宋朝的市井百姓来说,勾栏瓦舍也是一个涨知识的地方呢!
其时社会上流行的书目类别主要有“灵怪之门庭”、“烟粉之总龟”、“传奇”、“公案”、“朴刀局段”、“杆棒之序头”、“神仙之套数”、“妖术之事端”等。
譬如“朴刀局段”有“大虎头、李从吉、杨令公、十条龙、青面兽、季铁铃、陶铁僧、赖五郎、圣人虎、王沙马海、燕四马八”等十一个书目。朴刀是一种军中常用的兵器,这种段落以朴刀为名,大致是以军人、贼人等强人身份的江湖故事为主,还参杂有部分历史人物的事迹来牵强附会,以人说事,以事衬人,供娱乐教化使用。
所谓的“杆棒之序头”,同样以武器为名,自然是以杆棒武艺为核心的,区别在于这个类别中所讲的故事总体来看虽然也沉沦下流,但发迹之人尚多,或身份本崇高而下落,或家世衰弱后又复振,或是行侠仗义于江湖,大体比较正面。
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便如是言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
这时的说书人,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咽万余言,讲论今古。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
说书人必须具备四项伎艺: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砌”就是插科打诨,滑稽诙谐的言语动作。使砌就是随时穿插运用幽默语言与滑稽的演艺动作。
时人尝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张十一惯擅说小说,在京中甚有名气,那日乃是被“王小姑正店”的东西请了去捧场子,平素却是在勾栏租了棚子说书,且带了数个徒弟,也算是颇懂生计的。
前世相声、小品、二人转之类的娱乐项目尚属红火,评书却已日薄西山,只在夹缝中苦苦生存。王棣见那张十一说的精彩,又擅调节气氛、捕捉听众心理,便动了心思。要知道他脑子里可是装着无数个精彩故事的,如“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什么的,即便没有精力一一付诸文字,但只要将主要故事情节写了出来,相信似张十一这样的说书艺人一定能编出精彩的话本来,是以那日便约了张十一一叙。
张十一其实才三十多岁,但因面相出老,瞧着倒是像个小老汉,听王棣说了合作之事,当即便想拒绝,倒是见王棣气度不凡,恐得罪了贵人,一时踌躇不语。
不见兔子不撒鹰哪,王棣早有预料,只将《射雕英雄传》第一回娓娓道来。当然,其中朝代、人名都作了改变,只凭空捏造出了一个朝代,反正现今的话本小说不乏光怪陆离、灵怪妖术之流。
张十一是个识货的,听王棣说了第一回,便断定这个故事一定会火,又听王棣说像这样的小说故事能让他说上一百年不重样,又称会专门找寻一块场地供他说书,张十一只需好好说书,其他毋需理会,收益便能比现在翻上一番甚至两番,至于具体细节可以签下文书。
三天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十一应允下来。
又过了半个月,可供五百人入座的“古今传奇”话剧社开张,张十一登台亮相,讲的正是修改后的“射雕英雄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