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留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见过宗县尉。”

  几个人从县衙匆匆出来,当先那汉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见到宗泽并王棣一伙人,愣了愣,微揖见礼。

  宗泽见那汉子带着几个捕快,俱配了铁棍铁尺,挑了挑眉,问道:“武都头这是要去何处?”

  汉子略微有点窘迫局促:“去潘店,秦县丞差人回来,要去帮手。”

  宗泽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压住心里升腾起的不好的情绪,指着汉子给王棣介绍道:“此乃本县武松武都头。”

  县衙门,起码有知县、县尉、功曹。三班六房、典史、书吏、都头、等等。

  知县或县令规定的职责是:“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有德泽禁令则宣布于治境。凡户口、赋役、钱谷、给纳之事,皆掌之”,因此,虽属七品,权力很大。

  县衙门还有三位主要属官:县丞,乃知县或县令的副手;主簿,专掌“稽考簿档”,;县尉,负责治安破案。

  宋时,州(府)衙门的头头是知府或知州,副职为通判。知府、知州的属官有七位:判官、推官、兵马都监、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分别负责民、刑、兵、户等等一条线。上述这些都是正式在编有职级的官员,而主要工作,是由吏员去干的。因此。虽然统称官吏,但官与吏有严格的区别。

  吏,以县为例。唐时,在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之下的第一名吏员称为“录事”。宋时,除了“凡各县各置押司、录事史、佐史”,还另有孔目、曹司、书吏、令史、主事、都事、知印、虞候、堂吏、勾押、都头、公人、书手、典库、吏典、贴司等等,其中有的是吏,有的是公人,役人,总起来叫胥吏。吏是规定职数的,虽非官,享受的是国家公务员待遇;公人,役人属非在编人员,人数不等,大致平均每县有吏三十七人。

  都头本是军职名,宋代于禁军中设都头、副都头,其职位低于指挥使。而州县里称作都头的,实际上是指捕头。

  元城份属大县,都头领捕快、弓手四十人,但合该县尉直属。这都头并未向宗泽报备请示,便带了捕快外出公干,这让县尉大人脸往哪搁?情何以堪哪。

  王棣“哦”了声,淡淡说道:“公务要紧,武都头自去公干,回来再好生谈谈。”

  都头也是个有眼力见的,见王棣虽然年龄不大,却是气度不凡,言谈间自有上位者的主派,再联想此前得晓的情况,心中格愣一下,猜到了王棣的身份。但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犹疑不决只会让人以为首鼠两端,便干脆装作懵懂不知,拱了拱手,带着捕快匆匆而去。

  王棣表情有些复杂,喃喃自语:“武松武都头……”

  宗泽不知所以,问道:“令仪兄知道此人?”

  “知道?”王棣摆了摆手,随口问了句:“武都头是清河县人吧?”

  宗泽点头称是,暗自羞愧不已。在他看来,王棣虽未到任,却是花了心思了解本县情况的,自己先到,却连本部下属都完全指挥不动,实在是……对武都头不免有些懊恼。

  他又哪里知道王棣心中所想,这武松武都头……有名的很哪。

  “清河,大名,两地相距二百余里,武松跑来大名做这都头也算不上稀奇……”王棣嘟囔几句:“却不晓得这大名府周遭有无大虫出没,打虎英雄总得有用武之地呀。”

  他又想起一事,在东京时久仰御拳馆教头周侗之名,曾登门拜访过,却是一个貌不惊人的精瘦老头,眼神倒是犀利的紧,叫人不敢直视。

  双方文武殊途,原本是没甚可交流的。王棣干脆开门见山的打了一套达叔传授的拳法让周侗指正。周拳师很是识货,一眼就瞧出这套拳法是龙虎山张天师一脉的武技,却多了凌厉狠辣,无有花哨赘余招式,应是揉合了军伍中的格斗术,杀伤力极大。

  见周侗收了轻视之心,王棣这才将与苏三、苏八几人的渊源说了说,毕竟这几个都得过周侗授艺,算是记名弟子,非御拳馆的学徒可比。

  一番交谈下来,听周侗亲口说了教习的徒弟中,卢俊义、林冲、史文恭和武松几个算是学的最好的,皆可独当一面。

  好嘛,果然教了几个梁山好汉呢。就是不晓得周拳师知道卢俊义犯事被通缉会是什么反应。

  这位元城县三班都头武松亦是周侗高足,因从师学艺差了好几年,倒是没见过苏三、苏八的两地相距二百余里,武松跑来大名做这都头也算不上稀奇……”王棣嘟囔几句:“却不晓得这大名府周遭有无大虫出没,打虎英雄总得有用武之地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