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一山一个王 狗也演三国第1/2段
话说当大明王朝迈到它的中叶上时,整个贵州的社会发育度已经处在煮熟的狗头——龇牙咧嘴的程度上,因此,也正是各方势力羽毛丰满、较劲争斗十分激烈的时候。
此时,在麻哈、下司和凯里之地上,既有卫所驻军的森严壁垒,又有苗族集团的自主自立,还有大小土司的各自为政,以及各村各寨的自立门户,形成一幅各方政体派系林立、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猫争狗斗纷纷乱乱、山头主义大行其道、拉帮结伴作风盛行、谁都在心儿盘算“我的梦想要超越你”的社会生活图景。
也就是,这里面一堆的小土司和小政体,常常让人和狗一不留神越过一座山丘时,就变成了“国际”漫游,而一言不合就容易杠上,继而发生“6-1”的行为。
据说,当时凡是势力较大的各诸侯,都起码饲养有凶悍的下司狗达百条以上,作为民兵预备役组织。
老狗我想,那情形,有点儿像你们的伟人在450年后说的——
“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
也因此,在明朝官府和苗族社会两大扛把子长久对峙的格局下,下司之地上各个中小集团为了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利益大比拼,经常性引发一桩桩要么土司与土司、要么土司与军户,要么抱团取暖、要么倒戈相向的窝里斗。
而且,由于大家玩的都不是单挑,因而常常让我们这群当狗的跟随不同的主人,卷进一出出或“战国七雄”、或“三国演义”、或“五代十国”的大械斗中。
一句话,一个山头一个王,狗也演三国。
于此,老夫我再次按照你们那条“从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的哲理,仅举一个实例,以帮助诸君了解当时下司社会的复杂性。
那是当时光滚到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时,当地的“吴氏”土司跟临近的“蒙氏”土司,为了那个八九不离十的利益关系,操起了一场日积月累、结怨特深、终于达到沸点的顶牛。
呵呵,那事态儿就像见风而长的胖婴儿,最终让双方剑拔弩张、兴兵决战,谁都想在第一时间内摘掉对方的扁挑体,甚而从地球上消失。
当然,按照当时的惯例,发生这么一个重级别的冲突,总有一个“见官”的过程,也就是由当地一个杠把子的官方机构出面调停,一般都会平息下来。
因为,这是鼻子大了压住嘴、官儿大了压死人的事。
不然,就会采用那条维稳政策——你再牛,我放狗!
于是,担任香炉山“千户指挥”军职(相当于今天的“凯里军分区司令员”)、乃为当地维稳主力的江苏籍屯军“顾氏,”在接到110信息台的报警后,便马不停蹄地火速赶到,规劝双方就此罢兵。
熟料,这桩本应顺理成章化解掉的矛盾,却偏偏成了南辕北辙的大疙瘩。
因为,这里面暗藏着的一些复杂人际关系,根本不是我们这些智商稀薄的狗脑水想象那样简单。
原来,在这顾氏和吴氏之间,乃是实打实的儿女亲家,统一战线。
也就是,他们一个是宰相门第、一个是元帅府、门当户对的就像珠联玉映、平时里走动非常频繁、你有好吃的不会忘记我、我有好喝的不会打落你、亲密得就是一家人。
当然,亲家归亲家,卖狗照市价。
毕竟,人家顾氏司令员端这碗官家饭已经有了大半辈子,岂有不明白刀切豆腐两面光之理?
再说,我顾氏的势力即便再大,仍然是一支中央政府的直属武装,也就是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驻军机构,无论处置任何事儿,都必须站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本立场上。
因此,凡是遇上民间这些难以判定谁是谁非、剪不断理还乱、弄不好就会影响到当地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大事儿时,顾司令员往往按照一碗水端平的原则,将事态最大化地公平处理,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事就好的结果。
于是,在吴氏土司的这一边,经这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亲家大人亲自上门,并语重心长地充分交换意见后,碍于面子,便答应了这个很具有前瞻性的停战建议。
然而,到了人家蒙氏土司的那一边,不怕你行的是深明大义、执法不避亲之举,这方案还是被卡壳住了,让顾氏大人等于吃了个闭门羹。
因为,这对长期陷进这桩越解越僵、一直劳心费神少有瞌睡、不知死掉过多少脑细胞、连平时里遇见个大美女都没有心思盯上养眼的几眼、寿命起码缩短在十年以上、且认为自己利益受损最大的纠纷中的蒙氏来说,不怕你两亲家所谓的停战方案,看起来如何高瞻远瞩、光鲜灿灿,但在我姓蒙的眼中,实则有着许多自己人庇护自己人的嫌疑,根本达两面光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