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造纸第2/2段
在古代造纸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石灰,方海到现在都没有发现,直接就给省略了。
煮好的纸浆倒进一个很大的清水池,拿着木棍搅拌了一下,等待只将静静的沉淀下来。
方海拿起抄网,这种抄网用很细的麻布制作,轻轻的沉入水底网起一些纸浆缓慢的拿起来。
等待抄网沥干水放到一旁晾干,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交给旁边的农民继续制作。
方海也是第一次造纸,教了几遍就让他们自己摸索,毕竟自己也不是很会。
接下来就是干燥了,如果全部用太阳来晒干,制作纸的抄网就需要很多,还容易受天气影响,方还想了一下还是决定烘干。
烘干炉的制作方法有很多,就像一些北方的炕也是一种烘干炉,原理结构就是下面点火上面烘干,利用热量把纸张里面的湿气排出去,这样生产的纸张不光效率高,还减少了对生产地的依赖,地方小一点也没关系。
拿着砖头砌出一个长长的甬道,把周围的缝隙用泥巴堵住,然后在底部开始烧火,等待砖头上开始发热,就把抄好的纸并排的放上去。
这种砖块受热并不是很均匀,可以看到在中心位置的纸马上开始发干,一丝丝水汽被蒸发。
过了十几秒后,方海揭了一张下来,这种纸张有些泛黄,可能是温度过高烘干的有些发硬,有些边角上还起了泡。
方海用手揉了一下,有些地方直接碎了还掉渣的有点像薯片,这种纸浆纤维量太少,根本都沾合不到一起。
失败了!握着手中的纸张方海知道,这次实验绝对是失败,吩咐士兵又拿来另一种原料制作的纸继续试验。
造纸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方海只有沉下耐心,一次次失败早就在意料之内。
随着试验了其他原材料,失败了的方海拿着炭笔在旁边记录。
古有龟甲、竹简、布帛记载文字,古人的知识,智慧,思想得以延续,所有的发明得以传承,我们从先辈的肩膀上成长,看得更高,理应更强。
所以说文字更是一个文明的载体,只有了一个掌握文字的文明才更加易传承。
方海制造纸张不管是为了自己所求,更是为了部落的传承,让部落在先辈的肩膀上成长得更快。
方海走在部落的路上,看着所有人忙忙碌碌的为了部落奋斗,只剩下自己闲了下来,那就出去走走吧!
始皇帝九年秋。
华夏文明开始研究一神物,其轻如羽,薄如绢,柔软如肌肤,富有韧性,可用于书写文字,便于文字流传,使得知识,思想及智慧更加流传,世人更加开放。
世人皆称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更有甚者称之为原始人崛起元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