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曰本未来的国运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就是说,至少有数千亿日元的缺口,需要央行来兜底。



谁都没有去说,这些钱其实就是来自于其他国民的财富,但上午收到第一劝业银行资不抵债的消息,央行这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一劝业银行在金融系统的权重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一旦破产,央行势必会受到巨大的麻烦。



央行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接盘侠”来接下东京协和与安全金融,但房地产价格仍旧在下跌,根本没有其他银行愿意承担这两家信用社。



24小时不眠不休后。



央行和财政部拿出了方案:由日本央行和其他几家私营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一家新银行:东京共同银行(TokyoKyoudoubank),简称TKB。



这家银行,将会接手这东京协和、安全金融信用社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其中央行出资200亿日元,其他私人金融机构出资200亿日元;新银行TKB注册资本400亿。



显然,央行自己成为了“接盘侠”。



也因此。



这个方案遭到日本媒体和的强烈批评。



曰本央行赶紧申明,央行的做法基于《银行法》第25条例,央行作为最终支付人,向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帮助。并认为,三重野康混淆了一个事实,最终支付人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而不是直接出资成为股东。



当天《朝日新闻》援引曰本央行新闻发言人的表述,这是《银行法》成立30年来央行首次使用第25条款!



等到三重康野知道央行背着自己做出的决定,昏暗的眼神闪过一丝落寞之色,他并没有大发雷霆责怪那些同僚的阴奉阳违,只是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



坐在明亮的白炽灯下,三重康野看着第一劝业银行递过来的财务状况,看着看着,眼神渐渐变得迷离。



三重康野没有上任之前的88年年底,政府短期国债总规模为21.2万亿,而央行一家就持有15.3万亿,基本是一家通吃的局面。



曰本经济腾飞,相当部分得益于央行一方面利用“窗口指导”扶持大企业,控制汇率,另一方面印钱给政府用于大兴土木,可以说是把出口和投资两项玩得飞起,因为国际环境对曰本相当有利,外资进不来,而日企却有国家制度的保护和资金的倾斜。



日元便宜且汇率稳定,生产多少商品都能卖出去。



如果大势一直不变,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曰本肯定会成为宇宙最大经济体。



然而斗转星移,帮助曰本实现经济腾飞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都在发生变化,乾坤扭转,地覆天翻,随着华夏退出华约国,苏联在冷战中逐渐凸显出了衰势。



然后......



美企受不了了。



首先发难的是美国卡特皮勒,在当时卡特皮勒被曰本的小松制作打的满地找牙,时任总裁牵头起草了一份题为《美元与日元不匹配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案》的“摩根报告”,问题直指汇率,并宣称:“只要美元贬值20%,我们可以把推土机推到曰本帝国的首都。”



这份报告急剧升温,引发了全美反日高潮,由于日系车在美国贸易赤字中占大头,当时很多人把气撒向了日本车。



各种花样砸车在全国各地上演。



然后.....一场预谋的绞杀开始了。



日元国际化被正式提上日程。



但先天不足,曰本又如何承担得起国际化的道路。



再到广场协议,再到日元升值......三年涨幅了百分之六十,曰本制造忽然就不好卖了。



更糟糕的是,国际化背景下,曰本不得不在银行、信托、证券、国债等领媒体和的强烈批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