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陈荀分被董卓征 兵编别部号安郡第1/2段
<p>&;</p><p>给孙坚的信写好,荀贞遣人加急送往长沙。</p><p>去颍川议粮的辛瑷和去丹阳募兵的姚昇抵达了目的地,时有书信送回,报告他们各自的进展。</p><p>正如荀贞的预料,姚昇做为扬州本地人,配以乌程姚氏的名望,加上荀贞身为袁党一员的身份,与曹操、袁绍交好的丹阳太守周昕不但一点儿都没有为难他,还大力地配合、支持他。</p><p>丹阳多山,山多山民,这些山民有的是为避税而逃入山中的汉人,有的是世代居住山林的野人,所谓“丹阳出精兵”,这个“精兵”多即指这些“山民”。</p><p>周昕一道檄令下去,丹阳各县的县寺皆遣人入山,以米肉粮饷为诱,为姚昇招募壮勇。</p><p>朝廷在丹阳募过很多次兵,丹阳郡府、各县对此都是轻车熟路,进行得很顺利。</p><p>据姚昇信中回报,现已招募到了三千多的精勇,这还是在淘汰掉了不少不合格的山民后。</p><p>辛瑷虽生性疏狂,却非不知轻重缓急之人,到了颍川后,他先后与荀氏、辛氏族中的长辈密议,又密见乐进,也大致敲定了将来荀贞到颍川后的“借粮事宜”。</p><p>他在写给荀贞的信中,汇报了议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提到了荀、辛族中和颍川一些士族近期的情况和动态。</p><p>韩馥前时被董卓拜为冀州牧后,为了能抗衡冀地士族、在冀州站稳脚跟,曾经专门遣骑回到他的家乡颍川,大张旗鼓地请迎颍川士人入冀,以壮其声势、扩其羽翼,颍川士人接受他的邀请、去到冀州的为数不少,如辛氏族中的辛评和辛毗兄弟,如荀贞昔日在颍川郡府的同僚、出身阳翟郭氏的郭图,都去了冀州,现俱在韩馥的府中。</p><p>韩馥也邀请了荀氏,一方面是荀贞暗通声气之故,一方面也是个人的眼光所见,荀氏上下现皆已清楚知道天下将乱,在经过商议和再三地斟酌、考虑后,族中最终决定让荀彧的四兄荀谌接受了韩馥的邀请,继辛评、辛毗、郭图等人之后,不久前刚去了冀州,荀氏既知天下将乱,而明明族中有荀贞在广陵为太守,麾下精卒强盛,却为何不全力帮助荀贞,而竟分出了荀谌去冀州?其实并不奇怪,原因很简单:这是世家大族在乱世中的自保之策。</p><p>荀贞虽是荀氏族人,虽也是一地太守,可却只是帝国境内百余郡国长吏中的一个,将来天下果然乱后,前程如何还孰是难料,荀氏一族数百口不可能全都挂在他这一棵树上,而韩馥是颍川人,与荀氏是老乡,现又为冀州牧,形同一地诸侯,表面上的实力远胜过荀贞,分一人去他那里,不管是对宗族来说,还是对荀贞日后的发展来说,都应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p><p>就如辛氏,辛瑷是死心塌地要跟着荀贞了,而辛评、辛毗却则远去了冀州,这看似是他们各自不同的个人选择,可从宗族角度来看,事实上却都是一样的性质,都是最为妥当的决定。</p><p>除此之外,辛瑷还写信告诉荀贞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p><p>一件是董卓征平原相陈纪为五官中郎将,另一件是董卓又征荀爽为平原相。</p><p>这两件事不但辛瑷写信告诉了荀贞,荀彧也有信来专门讲述此事,其实不用他们告之,荀贞从别的渠道也已经知道了此事。</p><p>结合之前董卓废立天子后一系列向士人示好的事例,他这次给陈纪升官和征辟荀爽不用说,自显然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亦是为了能争取得到士人的拥护。</p><p>和陈纪、荀爽一起被征辟的还有韩融和申屠蟠等人,韩融也是颍川人,申屠蟠是陈留人,除了申屠蟠外,陈纪等人都接受了董卓的征辟,荀爽本是不愿意接受的,党锢时他曾遁藏在汉滨十余年,这次他本是打算和党锢时一样,再次遁逃而去,可奈何被朝廷派来的吏员逼迫甚急,不得脱身,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征辟,就在几天前离开颍川,去平原上任了。</p><p>对陈纪被征到洛阳之事,荀贞的记忆中没有印象,但对荀爽被董卓征辟、最终到了洛阳一事,荀贞却是有印象的。</p><p>对此,他早就做过认真的思考。</p><p>他将要响应起兵讨董,而当袁绍起兵后,董卓杀了袁隗等数十口袁氏族人,那么荀爽在这个时候去洛阳安不安全?</p><p>他认为是安全的。</p><p>即将发生的讨董是以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也就是说,董卓之所以杀袁氏族人,是“首恶必惩”,是为了打击袁绍、袁术,而至於荀贞、曹操、刘岱、桥瑁等人,他们只是袁绍兄弟手底下的“小弟”而已,董卓为了减少“死敌”,料来却断然是不会对他们的族人下手的,要知道,曹操、刘岱、桥瑁等人多是“公族”子弟,族中长辈都是有做过示好的事例,他这次给陈纪升官和征辟荀爽不用说,自显然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亦是为了能争取得到士人的拥护。</p><p>和陈纪、荀爽一起被征辟的还有韩融和申屠蟠等人,韩融也是颍川人,申屠蟠是陈留人,除了申屠蟠外,陈纪等人都接受了董卓的征辟,荀爽本是不愿意接受的,党锢时他曾遁藏在汉滨十余年,这次他本是打算和党锢时一样,再次遁逃而去,可奈何被朝廷派来的吏员逼迫甚急,不得脱身,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征辟,就在几天前离开颍川,去平原上任了。</p><p>对陈纪被征到洛阳之事,荀贞的记忆中没有印象,但对荀爽被董卓征辟、最终到了洛阳一事,荀贞却是有印象的。</p><p>对此,他早就做过认真的思考。</p><p>他将要响应起兵讨董,而当袁绍起兵后,董卓杀了袁隗等数十口袁氏族人,那么荀爽在这个时候去洛阳安不安全?</p><p>他认为是安全的。</p><p>即将发生的讨董是以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也就是说,董卓之所以杀袁氏族人,是“首恶必惩”,是为了打击袁绍、袁术,而至於荀贞、曹操、刘岱、桥瑁等人,他们只是袁绍兄弟手底下的“小弟”而已,董卓为了减少“死敌”,料来却断然是不会对他们的族人下手的,要知道,曹操、刘岱、桥瑁等人多是“公族”子弟,族中长辈都是有做过三公的,其族人在洛阳或为吏、或定居者都有不少,董卓要想杀,大可以在杀袁隗等袁氏族人时一起杀,可事实上他并没有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荀贞的推测是对的。</p><p>既然董卓不会杀荀爽,而荀贞记得荀爽在到了洛阳后,只经过了很短的时日就被董卓拜为了三公之一,具体是三公中的哪一个他记不住了,可无论是哪一个,只要成为三公,对荀氏也好、对荀贞也罢,就都是一个极好的提高声望的机会,如此一来,对荀爽入京之事荀贞就是乐见其成了。</p><p>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在得到了陈纪、荀爽已分别被董卓征辟的消息后,当即叫来典韦,命他从军中抽选出了一百精卒,即刻离郡,一半去追陈纪,一半去追荀爽,分别为其护卫,这样等陈纪、荀爽到京后,有了这百名猛士在侧,万一有变,也足可及时地护他俩逃出洛阳。</p><p>辛瑷议定了借粮事,於十月中回到了广陵。</p><p>在他回来后不久,陈容、陈到、陈褒三人相继完成了剿贼的任务,也分别回到了郡府缴令。</p><p>三陈的此次剿贼很是成功,不但扫灭了盘踞在郡中山林湖泽中的诸股贼寇,而且严格按照荀贞的密令,借机一举拿下了各县的兵权。</p><p>广陵诸县各有县卒,或多或少,少则百十,多则数百。三陈出发剿贼时都拿的有荀贞手令,令中命各县皆出县卒,以为配合。三陈到了地方上后,每至一县,皆先检阅县卒,抽其强者,编为一部,统一拿到自家手下指挥,留其老弱,仍归县寺,当平定了县中的贼寇后,这部分强者并不归还给县寺,以“缺兵”为由,三陈仍将之带到麾下,然后去下一个县。去到下一个县,同样如此施为。这样,在平定了郡中十一个县的贼寇后,三陈帐下都各自多了几个由各县强壮兵卒编成的别部,他们把这些别部带回了郡府。</p><p>总计十一个别部,合计千余县卒,荀贞在亲自检验了他们后,大笔一挥,去檄各县,称“郡兵空虚,急需充实,察诸县卒精勇堪用,吾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