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洛阳之尴尬备胎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历来城市选址,总要考虑很多条件。哪怕是久远的时代,也不仅仅是沿河而居。即使是草原民族,也不例外。而作为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一个国都的选址就更为讲究,要综合考虑交通、人口、经济、环境、军事、文化、安全、水土等各方面的因素。

  定都西安比较辉煌的两个朝代,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比较耀眼,同时存在的时间也比其他的朝代长。这两个朝代之所以把西安当作都城,首先就是西安的地地理位置是比较特殊的,在长安东南西北分别有潼关还有就是大散关、武关、萧关,这四个关口把长安牢牢的保护住,让长安易守难攻,所以长安从安全角度来讲,是个上佳的选择。

  其次是在唐朝和西汉时期,关中地区都是比较富庶的地区,作为皇权象征的国都,自然要比其他的地方经济发达。

  再次就是汉唐以来,中原的危险主要来自北面的匈奴,定都西安可以很好拉动西北地区的经济,使西北一代有经济实力集聚人才,发展建设,以此来抵御北方的威胁。

  中原王朝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长安一旦被攻占之后,第一备选国都往往是洛阳。比如当年西汉灭亡后,东汉就讲都城移到了洛阳。有人说古代帝王选择都城的时候,洛阳往往是首选,一是因为他是华夏之中;二是洛阳附近交通发达,无论陆路,还是水路,都十分的便利;三是帝王就觉得这里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王气重,适合作为问鼎中原的都城。

  自隋唐之后,长安和洛阳逐渐失去了都城的各种优势条件。首先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在隋唐以前的关中地区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能够承担起大规模的人口扩张和城市发展。但是自唐中期以后,气候变的越来越寒冷干燥,这在中高纬度地区更加明显。特别是东南季风由于受距离递减规律的影响,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越来越强,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使得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衰退严重,民生困难,社会矛盾突出。其次,自隋唐以来,长安,洛阳屡遭战火兵乱,宫室焚毁,河渠废弛,人烟稀少,已经无法满足作为宋朝都城的需要。而且重建显然是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的。

  后来定都南京和北京的朝代,要么是偏安一隅时的无奈抉择,要么就是为了平衡经济和军事力量的选择。在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状况下,国都重心偏移也给国人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便。

  开封能够成为宋的国都,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历史偶然。从地理位置上讲,开封并非国都的上选。《战国策》形容开封一带的地势时说:“(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军事地理环境上看,开封“无险可守”不符合历代国都“因险守国”的传统。

  但是,由于自五代十国后梁朱温开始,中原政权就一直以开封作为都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政治底蕴。而且开封交通便利,水陆乱,宫室焚毁,河渠废弛,人烟稀少,已经无法满足作为宋朝都城的需要。而且重建显然是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