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珍宝清明上河图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博物馆设置在城外军营旁,考虑到用电和安全保卫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后期会迁移的可能性。博物馆用了两座大的馆所,一个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个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加上皇家科学院的芝加哥科工博物馆,李岩已经把四个博物馆搬到了现代。

  里面陈设的东西,晚于这个时代的东西都被清理了。很多文字说明也进行了校订。这些有威利的帮助,自然也就十分顺利。

  最终三个博物馆被定名为大元皇家艺术博物馆,大元皇家自然博物馆,大元皇家历史博物馆,暂时由一个机构管理,后期根据人员选任的情况另行委任。

  剩下的事情就是对馆藏的藏品清理,汇编以及扫描和三维建模的工作。李岩派个一个机器人专门负责这个技术工作。

  而赵佶和李清照的工作,就是召集全国的各方面的艺术家对所有藏品进行分类、定级,然后确定哪些东西馆藏,哪些东西经过扫描留存后可以进入市场交易。

  可能是李岩本身不是一个古董爱好者,所以他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太强的感觉,他觉得只要不是国宝级的古董,其实都应该进入市场流通。这也是活跃经济,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馆藏品的数字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究竟有些东西为了保护的需要,不能频繁的展出。以后这些东西的复制品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创收的一种方式。

  目前皇家的藏品,都已经分类打包并有名录记载,这是当时给了金军,又被李岩截留下来的宝贝。包括李岩命人到开封的古董市场淘来的物件,接下来到派可信的人员去各地搜集这些东西会作为常规的工作,包括一些必要的古迹发掘,现在都要做准备。

  很快到来的大建设时期,会遇到很多这种古迹甚至古墓,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去处理和探查。

  以李岩极为有效的古董知识,书画是大多看不太懂的,更多的是作为外行看看热闹。以后有孩子的话,一定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

  他目前最感兴趣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个作品后世影响力比较大。而且据说后世的清明上河图是残卷,并不是全本。而且真真假假闹了不少乱子,并且上海的世博馆还以此做了3D版的清明上河图。

  好在因为现在这幅书画还并不出名,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假之辨了。估计赵佶搞得这个书画院也出了不少传世的作品,只是大部分在以后的时代消失了而已。有了扫描技术,这些好的作品都能流传后世,被更多的后人看到。

  李岩命人刻了几方大元皇家博物馆的专用章,并提供了一批专用的防伪印泥,可以保证基本上几百年之内不会有人能仿制出来。

  博物馆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博物馆为国所藏,为民所用,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李岩也就满足了。再好的东西不经流传,放进坟墓,最后不也便宜了盗墓贼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