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京杭大运河存废第1/2段
本来因为李岩刚回来,不应该再次外出。可是考虑到到洞庭湖,不管是剿匪,还要考察运河和长江的水系。单靠明月城的力量,实现对长江的疏浚和治理,还是有点慢。
水军憋在开封,意义不大,金明池哪里是水军真正的舞台。真正操练水军必然是在大江大河上。洞庭湖地理位置优越,历来又水匪横行,官府力量难以控制,看起来是水军天然的练兵场和基地。
关于大运河,李岩后世在课本上学到的都是伟大的工程,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从基本经验上判断,运河肯定会有很多的弊端,运河的维护是否继续,需要朝廷做一个判断。一个几百年的工程存废,一个关系到几十万人的生计问题的事情,李岩决定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的好。
三年不缴税不纳粮,现在运河没有漕运,京城也没有缺粮的担忧,这几年就要决定这条运河的兴废问题。
后周疏浚汴河、五丈河、蔡河,北宋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金水河,形成了所谓的“四水贯都”。在柴荣的苦心经营下,一个环绕汴州的运河网形成了,这对于国都的发展非常有利。这也无疑奠定了北宋的基业。
蔡河也称惠民河,是北宋时期四条重要穿城河流之一。《东京梦华录》中称: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蔡河贯京师,为都人所仰。”惠民河通京西部分地区,“由石塘、惠民河而至京师者,陈、颍、许、蔡、光、寿六州。”惠民河地势复杂、河道浅涸,本来不适合通航。宋太祖为方便运输京西物资,经多次修治,开始通航,但仍要设立斗口,“启闭以时”。
五丈河又称广济河,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后周时期又对五丈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宋太祖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兴修广济河水道。“先是,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遂诏左监口卫将军陈承昭于京师之西,夹汴水造斗门,引京、索、蔡河水通城濠入斗门,俾架流汴水之上,东进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公私咸利。”京西、京东的粮食由此运到东京。到了宋太宗时期,北宋统一江南,粮食供给也主要由京西、京东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广济河运量开始减少。太宗至道元年,广济河只运粟十二万石;真宗时,岁运量十万石;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黄河决口,坏广济河道。其后,朝廷正式下令减少广济河二十万石粮运。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广济河经过整治,运量又达到一个新高峰,达七十四万石。
金水河又名天源河,位于开封城西部,开凿于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春,主要作用是提供皇宫用水,兼具浇灌宫苑植被和提供宫、民饮用水的作用。金水河由西向东横贯东京城,主要流经外城西北部、内城北部和宫城。从西北水口入外城之后,经白虎桥、大三桥子、横桥、寺北水口入内城,经五王宫桥入宫城西北角,经晨晖门出宫城,河上共计三桥。过染院桥出内城,流入广济京西、京东的粮食由此运到东京。到了宋太宗时期,北宋统一江南,粮食供给也主要由京西、京东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广济河运量开始减少。太宗至道元年,广济河只运粟十二万石;真宗时,岁运量十万石;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黄河决口,坏广济河道。其后,朝廷正式下令减少广济河二十万石粮运。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广济河经过整治,运量又达到一个新高峰,达七十四万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