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洞庭湖畔种稻忙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洞庭湖的钟相、杨么的造反,李岩并不十分了解,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一些端倪。后世总是对农民起义进行了大量的美化,其实有些历史不见得非黑即白,以历史上钟相的造反为例,有朝廷方面的因素,也有自己有野心的因素。后世有些历史学家,但凡农民起义,不管对错,都认为是好的,是对封建王朝的沉重打击云云。

  只要带着有色的眼睛看事情,那历史的评价就不再公允了。毕竟我们对于农民都是同情的态度,所以观点上不免就出了偏差,这叫政治正确。

  不过话又说回来,又有哪家的历史是完全公正的呢。本来钟相造反应该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估计是听说了改朝换代的事情,他也有些心动,也想在乱局之中博一个前程。只是很可惜,可能比历史上更惨,很快就会被灭掉,历史上起码还坚持了六年之久,最后还是岳飞出手灭了这股势力。

  有人考证《水浒传》的很多情节和创作思路,是来源于洞庭湖的钟相、杨么起义的。历史上的起义,以绿林形式出现,并且规模浩大,人数达到十几万人,并且对当时的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最为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是以江河湖海为根据地,利用水上的建筑水寨来抗击官军。

  历史上宋江的起义,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北、山东、苏北,一般是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最为重要的是宋江根本就没有到过水泊梁山,也没有在梁山建立水寨的记录,总之一句话宋江的起义,跟水的关系不大。

  而《水浒传》中的描述,宋江在起义的生涯中,根本就没有离开水,凭借八百里梁山水泊,建立水寨抵抗官军。而洞庭湖起义,那是真正的八百里洞庭湖,山水纵横,地形复杂,首领钟相、杨么的大本营就建在君山上,根据历史记载,洞庭湖的水寨,就有七八十座。

  看来李岩的到来,把四大名著都搞没了一个。或许以后的记载中,这段历史就是一笔带过,不过作为杀鸡儆猴的代表作,应该还是会有些记录的。

  李岩带着水军和特种部队赶到洞庭湖的时候,已经通知周边的官府派人在各主要路口进行设卡拦截,把这些人控制在洞庭湖一线。李岩先是派出巡逻艇,带着高音喇叭到各处喊话,宣传朝廷的政策,再给他们三天的时间,上岸到各府衙办理入籍手续,等待分配土地,发放遣散银两。三天之后还负隅顽抗的,一律格杀勿论。这个时节,正是洞庭湖周边开始插秧的季节。李岩直接派出大量人员,在湖边开垦水田,搞起了机械化插秧。以后这里,就是水军的专属地盘,既然是鱼米之乡,除了鱼,总还是要吃米的。

  李岩派人开始侦查并当地人了解这些人的行踪。皇帝的到来,周围的各州府的官员都来拜见,李岩统一见了一次,安抚了一番,给了一些赏赐,打发他们回去各安其职,等待剿匪结束。

  在这期间,李岩接到了来自西北的消息。派出去的人马在执行黄土高原的保护上,做的非常到位,严格贯彻二十六字方针: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道拦蓄设卡拦截,把这些人控制在洞庭湖一线。李岩先是派出巡逻艇,带着高音喇叭到各处喊话,宣传朝廷的政策,再给他们三天的时间,上岸到各府衙办理入籍手续,等待分配土地,发放遣散银两。三天之后还负隅顽抗的,一律格杀勿论。这个时节,正是洞庭湖周边开始插秧的季节。李岩直接派出大量人员,在湖边开垦水田,搞起了机械化插秧。以后这里,就是水军的专属地盘,既然是鱼米之乡,除了鱼,总还是要吃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