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权奸”之死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弘治十八年的龙头节,拖着病体的祝佑樘在御书房召见了内阁首辅李东阳,当时,他和李东阳商定了吏部尚书无人就任的问题。

  最终,二人决定让原兵部尚书马文升任吏部尚书,空缺出来的兵部尚书的位置,则由马文升推举一个叫刘大夏的人接替。

  马文升看人的眼光很准,刘大夏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国防部长,他在任期间,大明帝国的边界稳固祥和,不起战事。

  当时,兵部奏报,因为疏于管理,军中马匹不足,军队里骑兵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急需找人负责此事。

  刘大夏很快找到了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的人——杨一清。

  杨一清,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子,为人比较严肃,还有一个特点:长得比较丑。

  管理军马确实不太需要长得好看,君不见当年管理天上御马的孙大圣也是“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可他管理御马的水平真不是盖的。

  杨一清管马的水平大概和孙大圣有得一拼,但是他的职位可比大圣高级多了。

  相比那个把大圣气得够呛的官职“弼马温”,杨一清的养马差使却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道理非常简单,天兵天将会飞,可是没有军马,大明军队怎么跟冠绝天下的蒙古骑兵打仗?

  杨一清把军马的事情管理得很好,后来,朝廷给他升了官,由原来的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三品)升到右都御史(二品)。

  后来,朝廷还给了他一个新的官职:三边总制。

  这个官实在是个了不得的大官,它当时管理的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真可谓是位高权重。

  一个驻守边境的大官,有权有势,又能力突出。要知道,这样的人物,不仅好人尊重敬仰,坏人们,也是想要拉拢讨好,为自己谋福利的。

  刘瑾正是想要拉拢杨一清的坏人中间最大的坏人。他颇为友善地跟杨一清单方面交流了几次,希望杨一清能和他成为朋友,两个人互惠互利。

  杨一清却根本瞧不上这个太监,几次三番下来,把刘瑾理也没理。

  刘瑾很愤怒,不同意也就罢了,你连个信儿也不回,太不尊重我刘某人了。我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不久之后,杨一清负责修长城的时候,刘瑾就找了个由头,狠狠告了他一状,搞得杨一清主动提出辞职。

  就这,刘瑾还是不打算放过他,这位记仇的性子从来没改过。

  第二年,他借口杨一清贪污军饷,把他抓了回来,关押在监狱,指不定哪一天月黑风高,就准备下手黑死杨一清。

  关键时刻,默默关注这件事情的李东阳出面了。

  他和杨一清其实是师兄弟,不过进入官场后并没有公开交往,而是私底下保持着秘密联系。

  这次杨一清入狱,他又和以往无数次搭救被刘瑾坑害的官员一样,最终保下了杨一清。

  刘瑾在李东阳的劝说中释放了杨一清,他并不知道,这位第二次从京城回家的老头儿,最后会送他上路。

  正德五年四月,只持续了十九天的安化王叛乱被平定后,朝廷仍不知道消息,紧急筹划该派谁去解决这场混乱。

  皇帝在李东阳的人的推荐下,决定重新起用在老家等待的杨一清。此时刘瑾也顾不上什么恩恩怨怨了,满口答应:

  “现在能用谁就用谁,赶紧把叛乱解决了吧。”

  杨一清官复原职,带兵前往宁夏平叛。按照军中惯例,武将带兵,是需要一个监军的。军情紧急,杨一清先带兵前往,监军张永则紧随其后。

  张永,也是宫中的太监。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也是宫里那些讨好皇帝的“奸贼”中的一员。

  但是他这个人是有些良心的,加上和刘瑾十分不对付,原来还坑害的官员一样,最终保下了杨一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