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香炉紫烟(十一)第1/2段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科学之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许多神学家、科学家,也用类似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隐藏于作品里,最著名的就属达芬奇手稿了。”
“这墙上有字?”月饼走到洞底石壁,摸了好一会儿,“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出来?”
“两晋的密书,多以古篆为字。”我伸手探出洞口光帘,掬一了把水(这种神奇的超自然现象始终让我觉得很玄乎),泼到石壁上。
水流阴进石壁,顺着纹理缓缓流下,细密的刻痕渐渐形成一行行古篆文字。
“写的什么?”月饼费劲巴力地瞪着,终于放弃了。
“如果我没猜错,仙府仙人,和中国古代很著名的一篇文章有关。”我从第一个字开始,慢慢读了出来。
当我读了几句,月饼半张着嘴,使劲喘了几口气,在石洞里走来走去:“居然是这里!对!他写的那个地方就是在庐山!仙府、仙人、暗河……全对上了!咱们怎么没想到?应该怎么去?”
当我看到这些古篆时,内心的震惊不亚于月饼。并且,我还想到了一个看似没有联系,或许隐藏着某种联系的巧合。
只是没有确定之前,我实在不想在这么多疑问里,添一个更古怪的念头。
我再次看向石壁,有把这段文字,缓慢地读了一遍——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是的!庐山,秀峰瀑布,密林,野河,山魈,《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蛊养人鱼,所有线索隐藏的秘密,都刻在河底玉,洞的墙壁上。
那是一处传说中的人间天堂——桃花源!
然而,这一段诡异的经历,似乎预示着,桃花源,人间至乐之境,并非口口相传千年那般美好。
一时间,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突然,月饼抬头对我眨了眨眼睛:“陶渊明……陶安然、陶清怀、桃花峪、桃花源……南瓜,你不觉得很巧合么?”
这,就是我初读壁刻古篆,想到的古怪问题。
世间,看似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巧合,其实都是命运与时间的齿轮相互咬合,摩擦出的火花。
“我们首先要想办法躲开河里的人鱼,再根据《桃花源记》里的线索,寻找入口。”我已经不愿思考太多问题了。饿了就吃,困,洞的墙壁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