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民生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的问题,就是大明局势已经如此恶劣,该怎么破局?

  之前张明伟正要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被王德化给打断了。

  只要是稍微有点眼力的,其实都能看出,这时候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哪怕大明主力没有灭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无力回天了。正是如此,连在皇宫大内,从未出过京师,最不愿意大明灭亡的崇祯皇帝,都已经感受到了亡国的气息。

  这不是危言耸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情况。

  松山之战的背景,就是投靠了建虏,担任建虏内秘书院副理事官的张文衡,向皇太极奏报了大明的情况,从而引发了皇太极再次攻打宁锦防线。

  这汉奸说:“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这段描述,张明伟当年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印象非常深刻。

  此时听崇祯皇帝再问,他就先引用了这段话,然后脸色严肃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段话真得不是夸张,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我衡量再三之后,向陛下建议……”

  崇祯皇帝此时已经从亡国之君的打击中恢复了,但听到这些话之后,脸色还是白了白,随后连忙回应张明伟道:“先生请说!”

  张明伟听了,便转头看向朱慈烺说道:“第一,太子南巡。万一我和陛下尽力而为,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的话,大明依旧是有主心骨,不会再出现南明历史上的诸王争位,众臣因此而争权,大敌当前却还内耗不断。”

  崇祯皇帝已经通过纪录片看到了南明历史。因此,他对于这个提议,没有丝毫抵触,立刻点头道:“就按先生说得办!”

  至于让太子南巡这种事情,从未有过,此时的他却是不在意的。毕竟大明都要亡了,要是还有各种顾忌,那就真傻了!

  事实上,从前几年开始,崇祯皇帝为了能挽救局势,就已经各种不在乎了。

  比如说,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河南巡按御史张任学见流贼遍及天下,祸害百姓,而诸将却畏惧不敢战,因此他上奏,要求“改任武职,横枪跃马,为朝廷讨平贼寇”。

  但是,这个事情立刻引发吏部、兵部和都察院的强烈反对,说“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先例,可以准许他仍然以监军御史的名义总管军事”。但是,崇祯皇帝最终我行我素,准了张任学所奏,封他为都督佥事,河南总兵官。

  历史上说崇祯皇帝想南巡,但是最终被文官劝住了。只能说如果他真决定了,那不管用什么理由,都不可能阻止崇祯皇帝南迁。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不愿意走而已。

  此时,张明伟提出太子南巡以备不测,对于已经知道历史结果的崇祯皇帝来说,当然不会管有没有先例,一口就同意了。

  张明伟听了之后,还是脸色严肃地问道:“陛下,如今在长江之北的赋税收入如何?”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脸色一黯,仰天叹道:“遍地都是流贼肆虐,那还能收到多少赋税!”

  “那就不要收了!”张明伟听了,立刻接过话题,语出惊人,顿时吸引了殿内几个人的目光,“反正收不上来,陛下不如下旨,长江以北各州府,赋税就由地方官减半收之,所得钱粮用于巩固城防,募集民壮守城。如此做法,有三大好处。”

  崇祯皇帝的脸色严峻,认真请教道:“还请先生赐教!”

  “第一,是争民心!”张明伟非常认真地,提高了声音强调道,“大明要想中兴,民心最为重要。”

  顿了顿,他就立刻解由,都不可能阻止崇祯皇帝南迁。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不愿意走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