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纸求贤令,千军万马来相见第2/3段
一时间,不少人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前往徐国。
也有不少隐于深山之中的高人对此也是很感兴趣。
招贤令颁布紧紧十余天,就有数十人抵达巴陵城。
而徐骧为了接待那些前来巴陵城的士子,他早就清空了一座府邸,称之为国士台。
同时,他又让司空选择新的地点,让工伊主持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三千人的国士台,如同稷下学宫一般,成为他吸收天下人才的地方。
第一批到达国士台的士人有六十余人。
徐骧决定经过三次考试,来选拔出合适的人才。
虽然他可以通过系统只有这些人的水平,但是性格方面,对于徐国政事的理解,这些是系统没法反馈的。
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人才都适合去治理民生。
徐骧亲自前往国士台,与前来徐国的士子们见上一面,混个脸熟。同时也告诉士子们,让他们先在徐国内部好好考察,考试之中肯定会有与之相关的东西。
一名儒生说道:“启禀徐君,在下师承孔师,孔师在鲁国有盛名,在下对于教书育人,窃以为,在下可以胜任教书育人之职。”
徐骧微笑道:“这些先生,吾亦知道孔子之盛名,不过,学问能不能治国,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诸位,吾知道你们胸有沟壑,不过,吾以为实践出真知。诸位以为然否?”
一名一身短打的,皮肤比较黝黑的大汉说道:“徐君此言很有道理,鄙人乃农家子弟,不管想到什么新方法,都必须去地里实际操作,不然空想是得不到结果的。”
另有人应和道:“不错,我等兵家子弟,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依旧不敢说自己会打仗了,还需要实际去指挥,积累经验。徐君真是英明啊。”
徐骧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此次出面总算是镇住了场面,至少不会让这些才子们觉得自己不行。
等徐骧离去之后,国士台里的人纷纷招呼自己相熟的伙伴,遵循徐骧的建议,准备前往徐国其他地方游览,熟悉徐国的情况。
之前那个短打大汉,便是闵耕,他对于徐国还是比较好奇的,在来到徐国的路上,他就看到了徐国开荒的农民们。
他们手里有很多铁器,并且有不少新工具,这对于闵耕来说,简直是一夜暴富一般。
其实这些工具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是徐骧直接把那个变化的过程省略了,直接按照后世的模样铸造的,像锄头、铲子、耙等等农具。
同时,徐国处于水系发达的地方,当然需要兴修水利工程,特别是水车,龙骨水车,水转筒车等等。
还有刚开始实行的水稻田里放点鱼苗,黄鳝等等,田边上会种一点桑树。
闵耕对于这些十分感兴趣,在那些流民面前,他的态度不像是其他士人那样高高在上,反而如同好学的学徒,孜孜不倦的向他们询问。
那些流民也不是很清楚,他们可以告诉闵耕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随后就推脱给了徐国的官吏。
闵耕不辞辛苦,又跑去问司农部的人,那名官吏回道:“这东西呢,是主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