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民意难平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月光清湛。



萧扶疏早已离开,周修文却坐在桌前,一杯茶已凉透,却迟迟未动。



夜色里,另一脚步声缓步而来。



姚青山站在门口,看着坐在桌前,不知在想什么的人,“周大人。”



周修文眼眸微动,朝着姚青山看过去,“夜色已深,姚大人还不休息么?”



姚青山摇了摇头“周大人不也没有休息么,深夜见客,倒让人好意外,我如今才知道,周大人与太平镇萧家的大公子,交情竟如此深厚。”



深厚到可以夜饮畅谈。



周修文低垂着头,之间轻抚着茶杯,道“谁人没有几个朋友呢。”



姚青山坐下来,不显客气地给自己斟了一辈茶,道“但周大人能与萧家大公子成为朋友,便让人感到意外。”



周修文深知姚青山晓得萧韫之来过之事,只沉默不语。



姚青山自顾自道“我来陵阳多日,倒也听闻过这位萧家大公子的名号,初时,确实不太好听,我原本并不太注意,只是后来,偶然听说,这位便是人间至味的小东家云姑娘的未婚夫君,两人感情极好,时常出双入对,倒是有些意外。”



周修文沉默不语,等着姚青山继续说。



姚青山便道“初时,以为是一位富家纨绔子弟,但既然是云姑娘的未婚夫妻,想必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后来我又听说,萧扶疏还是顾庭的至交好友,太平镇、乃至陵阳城,无人不晓,顾庭在陵阳时,常与萧扶疏一道出入。”



姚家的六小姐一颗心都系在顾庭的身上,姚青山自然也晓得顾庭在陵阳,只是这次来陵阳,未曾见过人罢了。



同是在京城长大的少年,同龄人之间,自然也都认识。



周修文道“顾公子与萧扶疏性情相投,顾家在南方经营多年,认识萧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与萧扶疏相交,也不算奇怪之事,倒是姚大人,对萧扶疏的关注,似乎多了一些。”



“只是感到意外罢了。”姚青山道“萧家是陵阳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拾痕公子更是年少成名,我一直只听闻了拾痕公子的名号,却未曾听过他的兄长之名,初时便觉得,有拾痕公子这样的兄弟,想必萧扶疏也非同寻常,只是不曾想,陵阳城里,萧家大公子的名号,与拾痕公子相差这般大。”



周修文道“人各有志。”



姚青山点头“确实,改日,还请周大人介绍一番,我想,能与周大人这般正值的人成为朋友,只怕,外间传言萧扶疏纨绔不堪之语,也多是虚言。”



“好说。”周修文道。



说完了这个事情,双方都沉默了下来,周修文淡声问道“姚大人还有事?”



姚青山问道“不知,周大人对此次民间舆论发酵严重至此,百姓暴动之事,如何看待?”



周修文看了姚青山好半晌,眉头微微皱起“姚大人当真不晓得百姓为何如此么?”



姚青山一时愣住,他当然知道,并且也知道郭敬山的意思。



官府、朝廷无法给受灾的百姓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谎话连篇,而郭敬山又想方设法,试图转移百姓对这件事的议论和声讨。



可已经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且当年修坝之事,毫无疑问有极大的问题。



或许,他们所有人心中有明白为何会这样,但目前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相对和平的解决这件事情。



姚青山甚至知道,周修文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并非如面对郭敬山一般的妥协而无所作为。



这一场暴动,他原本可以解决,甚至可以避免。



姚青山苦笑道“周大人,原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件事情,也让那几位百姓免受牢狱之苦。”



周修文淡声道“姚大人原本也可以不必来南方,免受两难之困。”



姚青山一顿,笑意惨淡“我还有选择么,恩国公府还有选择么?”



周修文站起来,轻拍了一下不见褶皱的衣襟,道“恩国公府的选择与未来,在姚大人的手上不是么?”



说罢,他便离开了。



唯剩姚青山坐在原地,盯着前面的茶盏,久久不动。



郭敬山以为,抓捕了几个百姓,便能平息桃花江下游的百姓们对当年堤坝的疑虑,将此事就此平息下去。



然而,他猜错了。



或者说,他低估了底层百姓对于维护切身利益的决心。



村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普天之下,莫非妄图,东澜国十之七八的耕地,全部掌握在官府、朝廷的手里,唯有少量的土地留给普通老百姓、富商人家耕种,自耕土地便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谁毁了这一切,无意于拿走了他们的命。



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又还能再坏到哪里去。


周修文淡声道“姚大人原本也可以不必来南方,免受两难之困。”



姚青山一顿,笑意惨淡“我还有选择么,恩国公府还有选择么?”



周修文站起来,轻拍了一下不见褶皱的衣襟,道“恩国公府的选择与未来,在姚大人的手上不是么?”



说罢,他便离开了。



唯剩姚青山坐在原地,盯着前面的茶盏,久久不动。



郭敬山以为,抓捕了几个百姓,便能平息桃花江下游的百姓们对当年堤坝的疑虑,将此事就此平息下去。



然而,他猜错了。



或者说,他低估了底层百姓对于维护切身利益的决心。



村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普天之下,莫非妄图,东澜国十之七八的耕地,全部掌握在官府、朝廷的手里,唯有少量的土地留给普通老百姓、富商人家耕种,自耕土地便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谁毁了这一切,无意于拿走了他们的命。



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又还能再坏到哪里去。



若是连一点公道都讨不回来,一个说法都要不回来,死去的亲人,如何安心,被洪水淹没的庄稼,辛苦半年,搭进去多少血汗却颗粒无收,又如何甘心?



而郭敬山即便口口声声说背后有人在煽动百姓,也不会真的想到,民心所向,不是他抓捕一两个人,便能扭转的。



有人想要将当年的事情挖出来,他便不能阻止这一切。



何况,他根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距离郭敬山将几个反抗比较激烈的百姓抓捕入大牢一日之后,表面上看似沉寂下来的矛盾,再次掀起了一阵浪潮。



郭敬山着人抓捕五个执着追查桃花江堤坝修筑之事的人,导致了一大批百姓围聚在陵阳县衙的面前,声讨钦差,要求他们释放被抓捕的五个百姓,并追查桃花江当年修筑的事情。



随着官府给不出明确合理的解释,再加上民间舆论居高不下,他们认定了十年前,包括五年前,桃花江的修筑,皆不合规矩,且铸造粗糙,存在河道贪污的问题。



因两次修建,皆是当年的济州知州,如今的工部尚书章可正主持修建,比如前日,还只是申诉冤屈,如今百姓直指章可正,要求彻查当年堤坝修筑之事。



府衙外面,至少聚集了五六百个百姓,乌压压的一片人群。



“请大人彻查当年桃花江修筑之事,其中必有隐情!”



“钦差不作为,简直是昏官!”



“请大人彻查当年济州知府章可正,彻查堤坝修筑之事。”



这一次,不仅来了百姓,其中还有不少读书人,东澜国重文轻武,读书人极多,他们平日在书院读书,一旦坊间有事关朝堂的大事,便显得非常兴奋,一定会加入其中。



何况,还是堤坝修筑、涉及河道贪污,导致民间冤惨之事这样足以震惊朝野的大事。



甚至一些年迈的乡绅,也被家中的儿孙扶着过来,同样加入了声讨的队伍之中。



这一场堤坝被毁灭,损及太多人的利益,若说前些日子,当街拦住郭敬山,只是百姓自发组织的一次伸冤,那么,此番,由乡绅、学生、秀才等有学识之人带领的府前请冤,则显得越加悲壮。



读书人原本便比普通的百姓更加能说会道,话语清晰,讲述清楚。



他们本也在意气风发,眼里不容沙的年纪,对朝堂不平之事,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与精神,呼声最大,不但请求钦差将抓捕的百姓放出来,更请求他们彻查当年堤坝修筑之事。



有人甚至写了声讨章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