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澹周阳无奇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歪歪斜斜的泥土路,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坯屋,茅草做的房檐。

  村子里唯一的学堂,也只有村子里面唯一的先生,村子很小。约莫一百余户人家。一个少年立在那先挑着两桶水,学堂门口摆着一口覆了木篦子得大水缸,是先生吃水洗漱用的。

  少年刚把担子卸下来。浑身脏兮兮的,个头还算高挑。眉宇有股英气,可就是皮肤粗粝,好像是有些营养不良,显得有些消瘦。许是脸上沾了些泥土,浑身透着些黄土气,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孩子。头上束着一根发带,头发有些油腻,又带了些尘土,身上裹了不知道两件还是三件的麻布衣裳。村里没有什么妇道人家,就是这些衣裳缝缝补补也都是这一个先生教给他们的,这些孩子有哪里会什么缝补的!

  拖来拖去还不是先生给他们缝补?山里孩子山里少年活得粗糙,平日里就闹腾着捉鱼撵兔,要不就是平日里练练拳脚,了些先生一个人缝补不过来。他们有的人就穿的破破烂烂的,补丁大的一块,小的一块互相撑着,照在身上也不知道是穿了两件还是三件衣服早就分不出里衬和外衬了。

  先生无奈的看着申北然。还不忘了扭头朝堂里的学生嘱咐了一句好好读书“回来检查你们功课,若是说不出六欲和三毒其所以然,必要打你们手心!”先生是有名的絮叨。

  “我一天两桶水就够使了,你莫要花太多功夫往我这挑水,有这些时日多看些书。不比什么都好!再不济,你多练些拳脚。也是好的。你若是书读的好些,兴许还能去考取功名,每月能领些银子,不用担心温饱饥寒。就算读书读的不好,你勤练习拳脚也能去侯府里讨个差事。再不济也能在乡里找个差事!”再过两年,眼前这少年就吃不到赈灾粮了,先生由怎么不忧愁呢。“先生喜好洁静,听先生讲学,帮先生做些分内事....”

  周阳山是一座小山头,这个村子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第一批来客。

  这里荒山野岭,是附近人家挑剩下的,山上几乎种不了庄稼,西北边是连绵的大山脉,虞国的北郊。再往南一些就是虞国的北都燕都,不过距离这里也有好几百里了。大黎和大虞两国相安无事已经六七十年了,大抵是相安无事把,除却“小摩擦”总算两国没有递交战书,数十年来地方和边境上略有“暴民”不过总体上还是盛世景象,一些个说书先生传得神乎其神,说是三教九流典策天下三个甲子太平,坊间不入流的小说也多有附会,不过是些茶余饭后闲话罢了。

  两国在周阳军镇开设榷场。刚开始只是一些香料,药材犀角,茶叶之类的,后来一些粮食和武器铠甲,皮毛也用作了交易。不过近些年两国边境略有摩擦,尤其是八年前的,周阳县上缴的库粮车队沿途征用民工押运粮食。本来意思是压着这批粮食,等到冬天大黎缺粮时去换一批马匹牲口。但是也不知怎么的,生了变故。

  大黎一老将军伙同手下趁着星夜掠夺了这批粮草,不知道哪来的消息,竟然越过了榷场边防!榷场之间两国互市,两国官吏校尉难免结识,之间相互熟识,事后都觉得应是生了内奸!

  押运粮草的民工当然也没幸免于难。全部都死在了这场劫难。听说这批粮食。本来是不应该停留在一夜,约莫是运粮官下的指令,休整一夜,让人劫了去,按照道理来说,应该追查出所以然,然而经此一役,运粮民工的士卒死伤殆尽,还惊动一名提举,携武德司官吏清查!让人闻声丧胆的皇城司也没查出来所以然,当真是北黎兵做的绝,现场无一活口,想来那个内应也死于乱军了。

  白白糟蹋了数万担粮食和二百多口民工。北辰府马步指挥使亲自巡查边防,世代镇守北境的欢侯甚至都下了悬赏文书,后来在大黎南院诸多理事调停之下。两国边关将校自查,将失职的官吏撤职查办,大黎一名擅自出兵的校尉砍了头,才平息了这场霍乱。大虞边军许多阳县上缴的库粮车队沿途征用民工押运粮食。本来意思是压着这批粮食,等到冬天大黎缺粮时去换一批马匹牲口。但是也不知怎么的,生了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