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奇书《山栖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本书正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山栖志》,第五诗南看书极快,一目十行,很快便翻阅完,合上书,若有所思,这是他第三次观阅此书,可惜不全,不能观全貌。

  并不晦涩难懂,只是将民间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现在流传出来的有半本,另外半本应该是早就写好了,如此这帮长篇巨作,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能够写出来的。

  第五诗南第一次感到匪夷所思,这书中似乎想要影射某个世家大族,又似乎是煽动人心,昨日得到了武德司密报确认,此书确实不是大黎碟子所做,而且写些文章蛊惑人心,向来都是大虞的路数。

  看此书脉络,作者对世俗人情世故极为熟络,对官场机锋也颇为了解,总的看来对世道有些许怨念。想来写书之人应该不是个得意之人,难道是个科举不中的落第子?还是没落的世家子。便抽出了便签告知太子要留意此书。

  第五诗南一时确定不了作者身份,便随他去了,此刻还有更重要的事等待他处理。

  半个月前龙游商帮的副帮主,自洛阳北上去了陇州,暗地里跟踪他们的武德司旗手回报:胡帮主与关陇宇文氏家族宇文拓秘密相见。关陇集团向来排外,拢州与南方的商帮不通商运,若是正常拜访,是谈行商之事。若是秘密相见,此事大有嚼头。

  胡帮主辞别了宇文拓,径直北上去了幽州。在北辰郡收取了榷场过来的的一批皮革之后。去拜见了欢侯,但是当日同去的还有两人,一人是边关六军镇的韩家族老,一人是清河崔氏的前族长,崔荣枝。

  皇城寺旗官一路跟随探寻,几人具是轻装进行,没有随身携带印信。第五诗南已经隐约的有了几个猜测,是不不敢贸然笃定,思躇良久,写了几封信,唤来暗处的武德司旗手。将书信交予,分别送到拢州华山派,青州稷下学宫。还有一封信交由燕都镇北将军。让他来定夺如何处置。

  中州,汝阳郡,儒家十二学宫之一汝阳学宫。

  此地原名汝州,自大虞开国,改了前朝的省道制度,将国土按照山川地貌,化为二十一州,将原本郡县字带有“州”字都改为了“阳”。汝州便叫了汝阳,还是学宫率先换下了“汝阳学宫”招牌,至今日一百多年了。

  汝阳学宫是儒家十二学宫中距离神都洛阳最近的一所,也可以称作汝阳书院。十二座学宫除了青州的稷下学宫外,其余十一都可以叫做书院,但是稷下学宫并称在一起时就必需要叫做十二学宫,只是当年夫子定下的规矩,写在了礼法篇中,这读书人真是咬文嚼字让人摸不着头脑。

  各地学宫独立设立院长。不仅仅教授儒家学问,同时涉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天下的文人志士趋之若鹜。

  汝阳学工院长陆德明,此刻眉头紧皱。

  皇城司直属皇帝管辖,近些年来逐渐下放给太子统领,民间更喜欢称这帮藏头露尾的人为谍子。大虞二十一州上至皇宫大内,下至县城边关,都有皇城司旗手的影子。

  汝阳学宫距离洛阳虽近,但若有国事也需要先上报夫子,朝廷若是有什么政令,也是先递到青州稷下学宫,再传信下属学宫。繁琐的很。

  儒家这百余年来格外兴盛。以往开科取士,尚且还有数算,理学等等科目考试,但近些年来已经逐渐偏向于治国韬略文章。三十年前是夫子亲赴洛阳与当时刚刚继承大统的元昭皇帝定下了这举贤的国策。当然这其中关隘细节,是与当朝太师杨素杨太师共同商讨。

  儒家学子遍布天下各出。儒家十二学宫,大虞境内只有九座。大黎境内有两座,一座是黄龙府长春学宫。还有一座是大黎东京伯力城,长青学宫。

  前些日子,两座学宫军传来消息,有大虞境内的商帮至北黎东京伯力城,不知道要做做什么。

  也是在两天前。汝州学宫门下监理探查到,在拢州,并州,青州,幽州四州。冒出了些生面孔收购石灰。追本溯源,应该是有人指使。

  陆德明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想到了一个可能。一个极为荒谬的可能。他在考虑是否要将此事禀告,但是此事是否太过捕风捉影?

  稷下学宫夫子常年有游历在外,平日里都是左右祭酒处理学宫事宜。这二人最厌烦捕风捉影之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