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宣德殿众臣议事第1/3段
洛阳
四月份的第三次早朝,朝堂上炸开了锅。
皇上批红了工部递交的票拟,此事昨日就在朝臣之中传开。此次工部所要数目之大,超乎想象,掏空国库,要在南北二十一州,大兴善堂!
大臣群情激奋,大为不解。不过还是没有敢于当面质问皇帝的臣子,大臣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被此事裹挟的新任内阁辅臣苏绰,当然现在还任职户部侍郎。
苏绰与大臣对峙,群臣所讨论的大多还是钱粮一事,当下正值太平盛世,只是此次善堂规模极大,并不同以往的每一县设立一所善堂,少则百十人多则一二百。
以往元昭新政,铁了心支持元昭皇帝的老臣,此时也是不明就里,不好表态。之前的举贤令虽然耗费银两众多,却是实打实的有益于国,各地政务以及边军军备都因此改善,受益良多。善堂也是在那时为了封住地方官吏的悠悠众口而设立。
以往的善堂只收容举贤文生武生的老幼家属,还有一些遭了难被人遗弃的幼儿孩童,这被人弃养的幼儿孩童自然是少数,一县之地往往不过数十,百余便是极限。
至于混杂在举贤文生武生中各地氏族门阀子弟,刚开始也还能听从师命:给朝廷元昭新政使绊子;但是到了后来,自己换了一处新地方,又在朝廷门下供职,多数还有朝廷分配的住所,原本浓厚的师生情谊,随着时间久远逐渐淡泊,众位贤人纷纷将自己的老幼亲从接回自己的住处。善堂就装摸做样的伫立到今日,也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旧策复用。
善堂也只是初期收容的人多了些,最多时可达到千百人,之后只收容些幼小儿童,其他闲人懒汉一概不收,也就剩百十人了。每个县总共也就也就三四万户人家,家家户户有田地,地方官府对善堂也没有那么多的负担。
户部尚书看着苏绰与百官争辩,自己心里有些隐隐的担忧:
自古与民争利的君王,都没有落得什么好处。眼下的新政虽然不与民争利,但是朝廷与地方官吏争利,这也容易使得好多官吏离心离德。
以往善堂规模小,所用银两都是各地库府中支取,虽然各地官吏也有心中不快,但数目并不大,也没什么大碍,只是今日之后,就算朝廷发布诏令,暂时不需要动用地方库府的钱粮。
但是只要不肖一年时间,朝廷必然会颁布其他诏令为借口,征用各地库房的存银。各地官吏除了死板的俸禄,以往库府充裕,年终也会分发给官吏些许补贴,还有一些不上台面的收入,怕是都要没有了,就怕清官逼急了也会爱钱三分。
苏绰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情景,早在上朝之前将账目过了一遍又一遍,在与群臣对峙之中,将各地兴建善堂所需要的银两和供给善民所需要的钱粮已经做好了假账。此时在朝堂之上报备出来说的有理有据。而且还从之前的票拟中节省下来了百分之七八。
说到最后只听得一句:“我大虞朝廷,库府充裕,有些钱粮,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诸位同僚怎么能让朝廷只管自己的富足,不管流民百姓饥饱,枉顾江山社稷呢!”
这帽子扣下来,顿时群臣垭口,大殿落针可闻。
安静了好一会,好些老学士出声复合,赞叹了一声:“苏学士真是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贤臣啊!”
与苏绰辩论的几位大臣,心中隐隐觉得有些许不对,但是此刻也不好再反驳什么,只是冷哼了一声,挥了挥衣袖,心里想着,这厮肯定做足了准备,待我几日后查阅账册典籍,再与他来争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