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学莫便乎近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阮舟子点点头,自己年纪尚轻,对以往的这些旧事不太清楚,不过自己在稷下学宫读书,对诸子百家学说都有涉猎,对法家制定南北二朝律法一事,有所了解。

  心里还正想着以往的侠客,若是真敢对抗朝廷官兵,该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就听到马车外传来了一声:“法家制定天下法度不错,但是治标而不治本,本就是是顺势而为而已。”

  阮舟子有些恼怒,听出了声音就是化名阿凃的少年,一个武夫,就算读过些书,怎么就然敢反驳自己的先生,正要出言训斥。

  宋夫子抬了抬手,示意阮舟子不要妄动,说到:“哦?法度只是顺势而为?这是何意?愿闻其详。”

  少年今日已然换了一身鱼肚白的长衫,此时才想起身上衣裳都是马车内先生的弟子赠与。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刚才是听宋夫子谈论法家事迹,听得仔细,想起田先生也与自己说过些许学问,二人意见有些不同,少年一时没忍住,这才脱口而出。

  “我……我的学问自然是低微的,只是我听先生说过此处,有些不同。”

  宋夫子没有恼怒,只是掀开帘子,冲少年说道:“圣师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有何想法观感,但说无妨!”

  前半句自然是说给阮舟子听的,宋夫子一向治学严谨,博闻强记,但又不专横独断,他平日里最怕学生不虚心向学,反而对他十分恭维言听计从,这样他便印证不了自己所学是否有了偏差,今天被人反驳,宋夫子也不以为意,就要听听少年的看法。

  那少年犹豫了一下,回想了田先生所说,似乎也是觉得田先生所说的和当下一比较,更为有理一些,便循着记忆开口说道:

  “我先生说过,各国律法,严谨也好宽松也好,都是与时俱进,根据各地民俗民风道德制定而成,律法犹如刻度一般约束穹顶之下的黎明众生言行举止。

  但究其根本,各个时期的律法刻度只是表象,总览史册,合格的律法都是根据人心中的尺度制定而成,若是律法严苛违背了百姓心中的刻度,那此项律法必然会引起民怨,所以律法准则并不恒定,历朝历代都有所修订。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心中的刻度是不同的,每个朝代的个人意志也是有所变化的,律法就是由此综合制定,既不能过于放纵又不能过于约束人的意志。法由人心生,条文律历,只是最后写在纸上的文字而已,真正的法典刻在人的心中。”

  宋夫子点点头说道:“确实不错,有些道理,不过律法于国于民用途甚大,难道我说的就不对了嘛?”

  “并不是说先生错了,我怎么敢如此,先生刚才所说,若没有法度约束,游侠就敢直面官兵,烧杀抢掠没有约束,确实不错,但若是以我看来,仅仅有法度,也不能制裁了他们,关键还需要手握法度的人,心中有通达念想,能够施行法度,不被外力所遏退。

  先生所说法家圣人所著之典,已数百年,但这数百年之间,天下仍是混乱不堪,期间无数法家前贤完备法典,但一纸空文,怎么能够约束得住天下百姓呢?乱世周而复始,想要施行法典,还需要先在人的心中建立法度才行!

  以往乱世中,不乏君主抱有济世救民之心,可是凡夫俗子如何约束得了江湖侠客?就算是兵戎相见,也是败多胜少,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前脚掀翻荼毒百姓的恶徒,自己转身就坐上宝座,比以往之人更加残暴不仁!因为无人能约束胜者啊!

  据先生所说,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实际上,以往乱世之中,两军相对也好,***湖人士也好,不管你再如何出师有名,厉兵秣马再如何充分,只要两军接触,阵亡人数超过三成,余下军士便会即刻溃败。

  甭管宣誓再如何雄心壮志,只要面对的敌手抬手间就夺去袍泽姓命,试问谁能不胆寒?谁能不退却?百年之前,纵然有千军万马也难围剿一豪侠就在于此,百万大军,踌躇不前,奈何不得山上客?就在于此!

  三千铁甲围剿豪侠,伤于豪侠手下不过百余人,伤于自相践踏者,千余!一柄千步弓,震慑百千众,百年前的天下,就是如此啊!

  先生曾说过,真正平定这乱世的,并不是法家制定的律法,而是儒家道家的学问和佛家的来刻度一般约束穹顶之下的黎明众生言行举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