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学莫便乎近人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篇篇道德文章,警世明文,让世人眼界开括,心念百里外波澜,让世人面对四野不平事,胸中意难平!发德行以从善,嫉恶以如仇。让世人自命不凡,愿为天下先,愿化浩然气,敢为天下先!

  近的来说,以孝理治家,远的来说,以礼仪治国。

  使读书人,使天下百姓,使赳赳武夫,对这座天下有了愿景,有了念想,有了使命!这才使得天下人制定了法度之后,能够舍生忘死的执行下去,信念才能够驾驭对生死的恐惧,念想着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

  就算是围剿天上仙人,死者伤者十之八九,就算是明知必死,也能前赴后继,最终拨乱反正,战事上再也不会出现数百年以前,战损三成全军溃败的迹象,这才从根本上,建立了当今的法治天下。

  先生还说过,反观西方佛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天性尚且无法压制,黎民心中难生浩然气,佛教和诸多神教因此应运而生,借用了道家因果一说,化生出彼岸来生,等等诸如此类,昭告天下人,此生若能行善积德,死后便能入琉璃世界,或是转世享受荣华富贵,如此一来也在百姓心中种下了向善的愿景。

  心中有了尺度,法度才得以健全,我先生认为,儒道佛,三教教义是不同得治世之本,如大江大河,法家学说是大河之舟,两者缺一不可。”

  “好,说得好!如果不是这般,肯定还是个山头林立,视法度为无物的蛮荒年月,这……都是你先生的观点?”一直沉默不语的朴素车厢传出了声。

  “这……也有一些我的看法,借用了先生的名号”

  “好,那便好,也不枉顾了你先生的一片用心”汉子洪亮的说了一声,就再也不言语。

  宋夫子也是思索了一会,开口说道:“还真是如此,道门初生之时也是推行神道,这百余年来逐渐改变教义,原来是因为这个……”

  还真是有些道理,阮舟子心里越发的坚定了,这个半路插进来的少年,绝不是个普通的碟子,兴许真的是某位大家的关门弟子。

  声誉儒家道家盛行之地,心里对佛教排斥的厉害,于是开口说道:“西方佛国所编造的琉璃世界,也能与圣师所说的至理名言相比?”

  少年邹了皱眉头,刚要反驳,就听到宋夫子训斥道:“妄言!怎么能不假思索,就如此言语?试想你若是那乱世之下的西方圣贤该当如何?

  难不成告诉他们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

  相对他们来说,这种泛泛之谈,只会让天下更乱,取不得丝毫成效!

  莫说,以前那个人相食,父子共妻的世代,就是现在的太平岁月,荒漠之上,百姓依旧是没有三月余粮!如若不兴佛教,施以愿景,又如何安国定邦?”

  少年深以为然,虽然不信什么佛教,道教和巫教,甚至都不是儒家的门生。

  但他相信任何一个教派在创立之初,都是为了脚下所立的这方天下众生,更有意义的活下去,不单单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单单是因欲望驱使而活着。

  至于历经了好多岁月以后,人心变迁,也许前日的教条,今日看来与邪魔外道无二,也许教派的领袖心性已然腐朽不堪,但那立教之初的愿景是不应该被污蔑的。

  至于能否流传后世,还是要看它立足的教义与制度是否深远。

  宋夫子喃喃自语:“怪不得,御前佛道两家辩论,道门败多胜少,一是执意攻讦佛门出身如何不伦,否认佛门立教之初的愿景,被佛门揪住不放,情理上吃了亏。

  二是道门逐渐由神教转为人教,许多自家的典籍教义出现了冲突,辩驳上吃了亏。

  哎,道门想要御前辩论赢得佛门,要么佛国大兴,神教演化人教,诸多佛典不攻自破,要么再过百年,道门彻地由神教转为人教,才能扳回一局吧。”

  武夫不妄为武夫说话,儒家夫子不单为儒家说话,朝廷逃犯倒是为儒家说了公道话,这难不成是游学轮道?

  学莫便乎近人,穷经皓首,不如与人言二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