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五百年前是一家第1/2段
大虞和北黎两国交界之西北,有一梁国,把守着四野要冲。
梁国是大虞朝的附属国,并不像南边的南诏国,还有在西边的姜国和西南的象雄国一样能够自称为皇帝,梁国的君主按照典例,只能称自己为梁王。
不过谁也不会因此而轻视梁国,梁国国力虽然远远比不上南北二朝,但是在外八国之中,隐隐拔得头筹。
海外的陆浑和曲沃,两国国小民寡,国力自然不行。
象雄国居于高原之上,国土甚为辽阔,但地广人稀,本来也是极为凶悍的一个王朝,可惜在百年前的乱世之中,本来已经占据中原三州,有望角逐天下的吞弥氏被打回了高原,至于最南方的南诏,两国之间从未交锋,外镶八国之中也就只有南诏,敢于说自己国力胜过梁国,但事实如何,不得而知。
两国也算是旗鼓相当,便各自有各自的说法,距离本身又遥远。再者说,得到了这个天下第三的名头,又能有多少意思呢?
南诏国还在大虞以南,统辖四州之地,南接南海,气候炎热,土地还算富庶。
相比之下,梁国就显得格外凄惨,国土在两朝夹缝之间不说,而且仅仅有两州之地,一是兰州,二是凉州。
梁国都城定在了兰州西宁,还有些天险可守,距离大虞肃州边境并不遥远,倒是梁国凉州的酒泉城更为险要一些。
梁国确实称得上是民风彪悍,也着实是被塞外风沙逼迫的如此,如果民风再不剽悍些,先不说对不对抗得过无情的苍天大老爷,就是面对北黎骑兵扰境,一波波骑卒劫掠厮杀,也早就挺不过去了。
只是最近十几年,北黎的骚扰重心放在了大虞的并州以及幽州二州边境上,对梁国的边境掠夺之事,似乎很久都没有发生了。
这也难怪,杨素会有防备梁国的谏言。
南北二朝,都有想要吞并梁国的野心。也曾经付诸行动过,北黎的办法尤为直接,陈兵百万在边境,想要逼迫梁国投降。
一遇到这种时候,大虞就会出面为梁国做东,也在北黎边境陈兵百万,梁国边军硬骨头,天下皆知,也是多少万北黎斥候,用性命换出来的经验。
北黎与梁国一直没有展开生死大战。
大虞的手段就要怀柔一些,曾经想要软禁梁王世子,在梁国境内分封一些李姓诸侯,等等手段,都没能成功,大概是因为梁国,国君姓张,张天师的张。
实际上,大虞与梁国之间那些台面下的阴谋诡计,早就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梁国作为大虞的附属国,一直也没少受其恩惠,每年都有一笔白花花的银子和好些粮食,丝帛,布匹,运输到西宁城,这批钱粮确实梁国用处极大。
梁国也投桃报李,边境一事,对大虞一方几乎不怎么筑城设防,两地之间商旅繁多。
梁王的待遇也如同大虞的藩王一般,而且并不受大虞藩王必须要固守封地的诏命。梁王是可以往来于两国之间畅通无阻,而且途径大虞国土,地方官吏,需要奉藩王的礼节招待,这样看来两国之间哪里会有太师杨素所说剑拔弩张的迹象?
依照典律,每一任梁王交替,都是要大虞皇帝亲自册封,虽然仅仅是在诏书上朱笔一勾表明已阅。一百多年,这个形式也从没断过。
大虞朝的皇帝更替之时,也是会传召梁国及周边各国,使臣也好,世子也好,进京朝拜皇帝。
今年年初,就有一道诏令,自神都洛阳送往梁国西宁,诏书到了没多少时日,就听闻梁国世子张陵自西宁出发,前往中州朝圣。
起初这道消息石沉海底,没人认为有什么不同,那梁王世子已满十六周岁,快到了及冠的年龄,过来见见皇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直到前些日子,朝中传出消息,元昭皇帝身体不适,太子全权坚国,早朝都由太子代替皇上来上。
好些迎来送往,路上接待过世子张陵的官吏,才拍着大腿感叹道:原来是元昭皇帝老人家早已发觉自己身体不行,想让当今太子,以后的皇帝与未来的梁王熟识一番。自己早该好好的招待梁王世子,让其能够在未来皇帝面前多提几句自己名字,若是方便的话,还会拜托世子捎带些文房雅玩送给太子和其门生。
宣梁王世子进京的诏书,拟定是在年后寒冬的时候,诏书千里加急送到了梁王府上。世子张陵没怎么耽搁,便出发了。
如今已过小暑,正是夏季。西宁距离中州不是特别遥远,这会儿,世子一行人已经走到了中州境内,鹤壁。
张俊蹲在一个土包上,嚼着根草棍,已然入夏,草棍干涩无味,没有丝毫甘甜的气息,呸的一声便吐了出去。
今早便得了消息,说是梁王世子要来拜访云梦山。山主,也就是黄粱庭之主,安排张俊吴起二人在此等候。
&em自西宁出发,前往中州朝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