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龙象金刚身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监识趣的退出门外,关上了殿门,只有太子和宗人令二人前来,定然是极为隐秘的事,做了二十多年的贴身太监,这点眼里还是有的。

  “父皇,儿臣按您的吩咐,这几日查看了都作监的事务账册。”

  榻上传来了一个老迈的声音:“哦?账目对的如何了?事关重大,可不能有疏漏!”

  李寿泽有些犹豫,毕竟父皇还没有退位,此时自己便如此做,有些落井下石的意思,宗人令撇了一眼太子,他可管不上这许多。

  宗人府中的宗人令选取,也是一件极为考究的事,越是会察言观色,做事越有分寸的皇族子弟,往往越是不能担任此要职,甚至就要有三分执拗,三分固执,不通人情世故才算好。

  身为九五之尊,头上再也没有了上司,左右部下,也会不由自主的讨好奉承,时间一长,九五之尊行事难免有所偏颇,宗人令,就是一位极好的督察官。

  历代所选中之人,大多都会推举当朝九五之尊的长辈之中选取,如此一来,即使面圣,也可按照礼法免跪,只需拱手行礼就可,皇帝陛下于公于私都不可无所顾忌。

  “皇上,都作监账目繁多,太子一人怕是处理不过来,太师年纪已老,恐怕也经不得此番折腾,倒不如再选取一人辅佐太子和都作监一应事宜。”

  李景元自那日早朝之后再也没大会朝臣,只是零零散散的有大臣过来请安问候而已,所以目前皇上的身体状况,外界依旧不得而知。

  元昭皇帝强撑着从榻上做起,太子想去搀扶,被皇帝摆摆手,晾在了一旁。

  “寿泽,你可还记得前些日子,太师曾劝谏过朕要在梁国边境增设防备一事?”

  太子回想起来,此事是由太师提议,却是由父皇亲口否认,当下点点头。

  元昭皇帝叹了口气,说到:“梁王世子,进京途中招揽了两位兵家子弟……”

  太子一头雾水,梁王世子张陵他前几日见过,二人在宫中大摆宴席,彻夜长谈,聊得十分尽兴。

  “父皇,难道梁王已有反心?”

  元昭皇帝招招手,示意太子坐在他的身侧,拍着他的手背,慢吞吞的说道:“梁王没有反心,杨素太师之前的建言,我其实是不完全认同的,但人之将死,好些事情就看得明白了,不一定是要有谁要反,可能仅仅是这世间太平了许久,凭空生出变数。”

  太子心中疑惑,仲要询问,元昭皇帝一脸疲惫,只说自己也没摸清其中的规律,这才问及太子想要将都作监一应事物,托给谁照看。

  太子才想起来此行的正经事:“父皇,您给儿臣推举的那位帐房先生,我看就很是合适,不如先让他执掌都作监,分担国事。”

  “合用倒是合用,只不过他如此操劳,怕是寿数不长,你莫要将担子全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肩头,父皇老了,再无法为你寻找良材美玉,你自己要多留意才是。”

  既然得了父皇应允,太子此行目的就算达到,待了一会儿正要告辞,被老皇帝伸手拦下,自枕头旁抽出了一本闲书递给太子。

  “这本《山栖志》,你可看过吧。”

  “回父皇,儿臣曾看过此书,只是闲暇时间甚少,只粗略的看了一遍。”

  元昭皇帝翻开山栖志,淡淡一笑问道:“寿泽,此书写的是青州之地,豪杰如此之多,你去过青州,你对青州如何看?”

  太子回忆以往的青州之行,暗自皱眉“青州之地,文风浓厚,有稷下学宫诞生于此,群贤毕至,民生淳朴……”

  元昭皇帝,哈哈一笑,挥手打断说道:“青州,儒家龙兴之地,整个青州的官吏任免,稷下学宫的一句话都比咱们爷俩的圣旨管用,民生淳朴?青州之地,自古民风彪悍,更始帝之前尚且有兰陵一地豪强,覆王杀驾,险些神州陆沉。

  这样的一州山河,哪里算得上是良善之地?”

  太子狠了狠心说道:父皇,儿臣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宗人令旁观者清,看在眼里却无法阻止这父子二人受此书影响,不过青州儒家割据一方,既是事实,民风彪悍也是事实……

  “儿臣,想将这都作监中的青州人士全部剔除,改派军备监……”

  都作监与军备监品级相同,而且事关全国军被,官职政务也均是机密,这个安排还算是妥当,若是调往六监的其他地方,都会有泄密的风险。

  元昭皇帝欣慰点了点头,闭目养神,不再理会二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