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国之大事第2/3段
明朝的户籍是固定死的,无故不得转籍,而且还指定地方居住,并不许任意的流动迁移。
也就是说,民籍百姓,世世代代都得种地。军籍百姓,世世代代都得从军。工籍百姓,世世代代都做工。商籍百姓,世世代代都得从商。乐籍百姓,世世代代都得从事风月场所之业。非常的死板。
但再死板的户籍,也有专管的衙门,属于体制内的。如民籍、商籍向由户部管理,军籍向由兵部管理,工籍向由工部管理,乐籍向由教坊司管理。
如少林、武当这种武林大户,曾经受过朝庭策封的,可以免税免劳役。但属僧籍、道籍,向由京师的大相国寺与天师教分别管理。
但江湖中人,却无任何一个衙门来管理,因此多是黑户人口,而且时常流动,朝庭是查不到的。自然的,江湖中人也不会给朝庭交一分钱的税收,更不谈服劳役了。
如峨嵋、昆仑及五岳剑派这类所谓的名门正派,说实话,属于半民半霸半匪,虽各有户籍,但朝庭并没有太过看中。只要不聚众作乱,便任由着打生打死的。多死些,还易治理些。因此明朝的江湖与朝庭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善,远不如宋朝时。
回到正题,一万户能工巧匠,按一户五、六口人来计算,就有五、六万的人口数,还是世代传承的匠人,至少有一半两、三万人是作工的熟手。
乖乖,弘治皇帝拨给自已这么多的熟练工人,自已该如何去使用才行啊?对了,一万户,他可没说是什么种类的工匠啊。那自已可要好生的想想,到底讨要些会什么技能的工匠才成。
而且五、六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还得寻地安置才成。若是有了巨大的生产利润,还得当心会不会有人觊觎。
头痛,头痛,真是头痛。有时资源过多,也是一种烦恼啊。
第一百六十六章偶得秘闻
有了弘治皇帝的圣旨之后,岳不群立即毫不客气的前往工部衙门索要匠户去了。天下会立足于海贸,擅长造船的工匠必不可少,先来个三千户。
富甲银行立足于铸造业,金银工匠来个一千户。海上多海盗,需要制造兵器的,铸造刀枪火铳的工匠来个一千户。海贸需要贩卖瓷器、丝稠,这商品不能完全被他人捏住命脉,需得有自己的工厂,那也各来两千户。其他杂七杂八的工匠,也凑个一千户整的来。
至于工匠的安排,工部拨调匠户也不是全由京城调拨,而是由全国各地调拨。
江南的船匠就近松江、杭州、宁波三地各安一千户,这是天下会的核心区,安全。金银工匠分两部分,一部按排在南京,一部就留在京城。懂得五大名窑瓷器的工匠就全都安排在江西景德镇一带。丝织工匠也分两部,一部在南京,一部在苏州。至于兵器工匠与杂匠共两千户,岳不群决定安排到陕西去,日后以便就近使用。
接下来就是建造工厂了,岳不群将后世所了解的管理工厂的一些大概方法说与连月明与阮蒙听,能领悟多少,运用多少,则看他们的天份了。至于工厂内部的安排,主要分为研发部、生产部与培训部。
本着做大做强的理念,自然也不能克抠了工匠们的工资。
因此将工匠分为:学徒工,每月工钱一两;初级工,每月工钱二两银子;中级工,每月工钱三两;高级工,每月工钱四两;匠师,每月工钱六两;匠宗,每月工钱八两。
但防止工匠们日后无上进心,吃大锅饭,工钱又不能太高。主要还是以年终奖为主。
研发部,每有先进创造,一经认定,可受千金重赏。生产部,需得按国标生产,年底奖金按件计算。培训部,所教会的弟子前十年,每年将有一成的工钱献给师父。教之越多,得之越多。
之后还有还有预定原料产地之事……数日的时间,岳不群所言几乎能出一本初级工厂管理学了。连月明与阮蒙怕记之不全,干脆真记了一大本的笔记,准备回去出书,教授给其他的天下会成员。
五百天下会的弟兄来了又走了,岳不群则留在京师开设富甲银行的分行,并准备召来工匠们铸造弘治新币。
话说大明流行的是铜钱,但铸造铜币并不赚钱,反会亏钱。银子虽然算钱,但无银币,流通交易不便,更有火耗一说,并不被老百姓所接受,只有大型的交易,才会使用到银子。因而岳不群决定铸造银制的新币,将银子彻底的金钱化。
最后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铁模水压铸造法铸造,尽量把母钱铸造的非常精美,不使他人有仿制造假的机会。因为工艺的问题,纵铸铜币也有一成的利润,银币就更多了,足有两成的利润。除支给工钱之外,岳不群净赚半成、一成的利。
只是数月的时间,通过朝庭的肯定之后,岳不群所制之币短时内就流通了整个京师、河北与南直隶,相信再过两、三年时足于铸造业,金银工匠来个一千户。海上多海盗,需要制造兵器的,铸造刀枪火铳的工匠来个一千户。海贸需要贩卖瓷器、丝稠,这商品不能完全被他人捏住命脉,需得有自己的工厂,那也各来两千户。其他杂七杂八的工匠,也凑个一千户整的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