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廷推第2/2段
周应秋接着道:“前辽东督师孙老何如?”
孙老即是孙承宗,历经三朝,又是天启帝师,以内阁大学士督辽多年,劳苦功高,因此朝中诸臣平日里在称呼孙承宗时都不会直呼其名,而是称呼其孙老,以示尊重。
礼部尚书来宗道赞同说:“孙老督辽多年,若论朝野知兵事者自然非孙老是也,若是孙老起复,兵部尚书自然不在话下。”
众人皆是点头赞同,可黄立极却有自己的小心思。
孙承宗与他同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不过他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孙承宗却是一甲榜眼。
论资历孙承宗是天启帝师,又是东林大佬,况且在致仕之前已经是内阁大学士,若是他回了朝堂,内阁四个辅臣哪个有他资历深,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又如何自处。
大臣们正在商议,隔壁偏殿里,朱云逸却捧着手中的一只天青色宣窑暗龙杯,仔细的欣赏。
但见这小杯呈撇口,深腹下敛,胎体轻薄,造型周正秀美,玲珑可人。
器壁轻薄,近乎脱胎,釉面恬静莹润,视如碧玉。内壁暗刻云龙纹,刻工精湛,线条纤细流畅,巧若天成。
淡青色的茶水下,那杯内暗刻的龙纹栩栩如生,犹如潜龙在渊。
手稍微抖动了一下,顷刻间,杯内水波粼粼,那青色龙纹竟似是活过来了一般,杯口冒出的团团热气,却像是这青龙喷吐出来的。
青龙腾碧海,吐嘘气成云。
隔壁的争吵声渐渐小了下来,首辅黄立极跟在王承恩后头进了偏殿。
“这是臣等廷推后草拟的名单,请圣上过目。”
王承恩将名单接过,双手呈了上来。
“有劳诸位爱卿,朕已经吩咐御膳房备了晚膳,诸卿用过饭再回去吧。”
这样一个收买人心的小举动,却十分有效,黄立极感动道:“谢圣上恩赏。”
朱云逸翻来折子,扫了一眼名字,暗道这周应秋还是有点用的,他想要用的人基本都在上面。
“起复毕自严为户部尚书,起复徐光启为工部尚书,至于兵部尚书一职…”
朱云逸手执朱笔,看着兵部尚书底下的三个名字陷入了犹豫之中,黄立极伸长了脖子等着最后的决定。
朱云逸是不想让孙承宗起复为兵部尚书的,在他的想法里,孙承宗最合适的地方应该是辽东。
袁崇焕此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作为辽东主帅只会让辽东局势更加糜烂。若是有他的座师孙承宗压制,倒也不至于让他斩了毛文龙。
至于袁可立,也不是兵部尚书的合适人选,他的想法是起复袁可立继续节镇登莱,这个对辽东局势至关重要的海陆基地。
登莱巡抚原是辽东经略熊廷弼提出的“三防布置”,为了牵制建奴后方而设。
袁可立到任后,大量募兵修船,打造了一支颇有战力的登莱水师。
从海上出击袭扰建奴后方,焚毁建奴粮仓,联络渤海诸岛,收复旅顺。渐渐的登莱成为了唯一能对建奴发起攻势的海路基地,使登莱战略布置大大前移。
天启三年十月,袁可立策反刘爱塔发动政变,虽然政变未遂,但是朝廷却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南四卫战略要地。
有登莱水师,可以使建奴在辽东不敢轻举妄动,辽东正面战场的压力小了不少。
因此袁可立在他心目中不是兵部尚书的人选,而是节制登莱的不二人选。
至于最后一个王在晋,此人虽然经略辽东,知兵事,能力也不错。但是与孙承宗素来不和,在辽事上意见相左,如果主事兵部,只怕会与孙承宗互相制肘,不利于辽东的局势。
“兵部尚书一职可有其他备选?”
黄立极知道圣上没有选择孙承宗,暗暗松了口气,回道:“臣等当时备了四人,还有现任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不过年岁偏大,便没有添上名字。”
“王永光?”朱云逸记得此人,之前翻阅过此人的档案,算是如今少有的廉洁勤政,忠厚正直的臣子,虽然已经六十七岁,倒也还算是个不错的人选。
“那便王永光吧。”
“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